白面儒冠简介
白面儒冠的意思
解释: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
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四:“白面儒冠已问津,生涯只羡五侯宾。萧萧黄叶空村畔,可有摊书闭户人?”
语法:
白面儒冠作主语、宾语、定语;同“白面书生”。
白面儒冠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白面书生
白面儒冠相关词语
- 1 耳提面训
- 同“耳提面命 ”。郭沫若 《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像这些关于卫生的教条,就是现在看起来也是很合乎科学的。而对于 秦始皇 ,也俨然就像在耳提面训的一样。”
- 2 宋才潘面
- 宋玉的才华,潘岳的容貌。比喻才华出众,仪容俊美。出处:清李渔《奈何天 虑婚》:“我辈居先,常笑文人偃蹇,本自有守才潘面,都贫贱,争似区区,痴顽福分徼天。”语法:宋才潘面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3 面面相觑
- 面面:脸对着脸;相:互相;觑:看;瞧。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着。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出处: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第六卷:“僧问:‘如何是大疑府人?’师曰:‘毕钵岩中面面相觑。’”语法:面面相觑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惊慌的表情。示例:墙外有数十人,面面相觑,各有惊异之状。(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死生交范张鸡黍》)
- 4 南面王乐
- 指面向南称王称侯,享受王侯之乐。出处:《庄子·至乐》:“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 5 凭白无故
- 犹言无缘无故。出处: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后来他走过来问我叫甚么名字,我不理他,为什么凭白无故问名字呢?”语法:凭白无故作状语;指无缘无故。示例:他没想到会凭白无故遇到这样的一场难堪
- 6 冠盖如市
- 冠:礼帽;盖:车蓬;冠盖:借指官吏。形容到会的官吏很多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五章:“有力官绅‘视为利薮,群思攘夺……门前冠盖如市’。”语法:冠盖如市作定语、谓语;形容到会的官吏很多。
- 7 离言辨白
- 分析文句,辨别文意。
- 8 面红面赤
- 谓双方因争执而变脸。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面赤,半点相争。”语法:面红面赤作宾语、状语、定语;用于激动、发怒等。
- 9 正冠纳履
- 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出处:晋·李阐《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久要心许之信,夷险不爽;正冠纳展之嫌,终始不蹈。”语法:正冠纳履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0 无情少面
- 不讲情面。出处:《西游补》第二回:“我又见他几遍,不是无情少面之人。”语法:无情少面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等。
- 11 面不改容
- 谓脸色不改变。形容遇到危难时,镇定自若。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吉平面不改容,略无惧怯。”语法:面不改容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镇定自若。
- 12 粉面油头
- 脸上扑粉,头上抹油。形容女子的化妆。出处:元·钟嗣成《骂玉郎过感恩采茶歌·四景》:“皓齿明眸,粉面油头,点花牌,行酒令。”语法:粉面油头作定语;指人的化妆。示例:那里人都是长裙短袄,粉面油头,不分老少,尽是妇女。(明 施耐庵《西游记》第五十四回)
- 13 面貌狰狞
- 狰狞:样子凶恶。形容面貌凶恶可怕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一个个身长臂大,面貌狰狞。”语法:面貌狰狞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外貌。
- 14 白费心机
- 白费心思,形容徒劳无益出处: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42回:“我只落得白费心机,徒然失身于人,也不能遂我之愿。”语法:白费心机作谓语、宾语;指白费心思。示例: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七章:“没用,一切都是白费心机。”
大家在问
儒 字的笔顺写法
儒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儒 ”字共有16画,笔顺写法是:撇 竖 横 点 横撇/横钩 竖 点 点 点 点 横 撇 竖 横折钩 竖 竖
2、儒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