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面油头简介
粉面油头的意思
解释:
脸上扑粉,头上抹油。形容女子的化妆。
出处:
元·钟嗣成《骂玉郎过感恩采茶歌·四景》:“皓齿明眸,粉面油头,点花牌,行酒令。”
语法:
粉面油头作定语;指人的化妆。
示例:
那里人都是长裙短袄,粉面油头,不分老少,尽是妇女。(明 施耐庵《西游记》第五十四回)
粉面油头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油头粉面
成语造句
- 1.得对身边的粉面油头的女郎上下其手了。
- 2.裸的占有欲,不过以他对薛凝的了解,像这种粉面油头浮夸好色的纨绔只会招致她的厌恶,根本难以入她的法眼。
- 3.又看了看他后头,还跟着一群年轻妇人,一个个粉面油头,妖声浪气,且不必论他的模样儿,只看那派打扮儿,就没有一个安静的。
- 4.剩下一人附和道,他们的话让那粉面油头的大少哈哈大笑。
- 5.叶秋无奈,连忙联系张大叔,不一会儿果然就见张大叔粉面油头,一身锦袍急急忙忙地跑了出来。
- 6.卫阳睁开眼睛一看,发现站在自己眼前是一个粉面油头的年轻人,手中拿着一把纸扇,居高凌下的正在下达命令。
英语翻译
- 英语:
powder the face and anoint the head--dressy or foppish
粉面油头相关词语
- 1 高头骏马
- 指体形高大健壮的好马。出处: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只见门前来了一伙骑马的客人,共是十一个,个个骑的是自购的高头骏马。”
- 2 面缚舆榇
- 面缚: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把棺材装在车上。表示不再抵抗,自请受刑。这是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经,士舆榇。”语法:面缚舆榇连动式;作谓语;用于战争投降。示例:次日,魏兵大至。后主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出北门十里而降。(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八回)
- 3 面似靴皮
- 脸上皮肤如同靴皮。形容满脸皱纹。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同,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之,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语法:面似靴皮作谓语、状语、定语;指满脸皱纹。
- 4 抛头露面
- 抛:暴露。原指妇女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封建道德认为是不体面的事)。现泛指人公开露面。出处:明 阮大铖《燕子笺 收女》第四十二卷:“人在乱离间,顾不得抛头露面。”语法:抛头露面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含贬义。示例:却到这里来抛头露面,好不识羞!(叶圣陶《春光不是她的了》)
- 5 十字路头
- 道路横直交叉的地方。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回 :“刽子手叫起恶杀都来,恰好午时三刻,将王庆押到十字路头,读罢犯由,如法凌迟处死。”语法:十字路头作主语、宾语;形容大众谋生场所。
- 6 半面之旧
- 半面:见过面;旧:原先,引申为旧友。指只见过一面的旧交出处: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语法:半面之旧作宾语、定语;指一面之缘。示例: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
- 7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比喻被动应付,对问题不作根本彻底的解决。出处:茅盾《清明前后》第一幕:“徒劳而无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兄弟一向是坚决反对的!”语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示例:这个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总不是个办法。
- 8 面如土色
- 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出处:《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归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结眉额。”语法:面如土色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示例:妹妹十分胆小,会被一只虫子吓得面如土色。
- 9 陇头音信
-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出处:元 高明《琵琶记 伯喈行路》:“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语法:陇头音信作宾语、定语;指书信。
- 10 水调歌头
- 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有《元会曲》、《凯歌》、出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 11 龙头蛇尾
- 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0卷:“如在欧公文集序,先说得许多天来底大,恁地好了,到结束处,却只如此,盖不止龙头蛇尾矣。”语法:龙头蛇尾作宾语、定语;同“虎头蛇尾”。示例:闹了七八年,才龙头蛇尾地告了终结。郭沫若《历史人物·隋代大音乐家万家常》
- 12 当头棒喝
-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黄檗运禅师法嗣 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语法:当头棒喝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多用于书面语。示例:我们应该当头棒喝那些不法分子,立即停止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 13 冤家对头
- 仇人,仇敌。出处:清·李渔《慎鸾交·狠图》:“谁想才学之才与钱财之财两下里是冤家对头,从来不肯见面的。”语法:冤家对头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仇人。示例:还争什么强,要结下下一辈的冤家对头吗!骆宾基《胶东的“暴民”》
- 14 面不改容
- 谓脸色不改变。形容遇到危难时,镇定自若。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吉平面不改容,略无惧怯。”语法:面不改容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镇定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