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闻遐迩简介
名闻遐迩的意思
解释:
遐:远;迩:近。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
出处:
《魏书 崔浩传》:“奚斤辨捷智谋,名闻遐迩。”
语法:
名闻遐迩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示例:
中国的长城名闻遐迩。
成语造句
- 1.后来苏州茉莉花成为地方著名产品。又过了多少年,苏州茉莉花茶名闻遐迩。末利花写成茉莉花,是文人为了字形美而改变的,不过,末利的含义群众心里仍然保留着。
- 2.巴黎的美女名闻遐迩。
- 3.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名闻遐迩。
- 4.此次苏格兰和爱尔兰之行的主题是威士忌。先去苏格兰的艾莱岛痛痛快快品味名闻遐迩的纯麦威士忌,再去爱尔兰走村串镇欣赏爱尔兰威士忌。很多人都夸说这主意实在妙极。村上春树。
- 5.它们因其美丽的湛蓝海水和可爱的海边小城而名闻遐迩。
- 6.著名侨乡广东惠州惠阳区淡水镇的周田村,因为是清代著名华侨领袖“吉隆坡之父”叶亚来和著名爱国将领叶挺将军的家乡而名闻遐迩。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well-known far and near
- 其他:
<法>être connu partoat
名闻遐迩相关词语
- 1 沽激虚名
- 沽激:矫情求誉;虚名:名不副实。指以伪装骗取名誉出处: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第22卷:“康节先公深达世务,不以沽激取虚名如此。”语法:沽激虚名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骗名誉。
- 2 名扬天下
- 形容名声极大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8回:“瓶儿罐儿也有两个耳朵,你须曾闻我等十节度使累建大功,名扬天下,大将王文德么?”语法:名扬天下作谓语、定语;比喻全国闻名。示例:王朔《一点正经没有》:“拿出那势不两立深恶痛绝劲儿——一打棍子我就名扬天下了。”
- 3 功成名遂
- 遂;成功。建立了功绩;有了名声。出处:墨翟《墨子 修身》:“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语法:功成名遂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示例:你则说做官的功成名就,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元 范子安《竹叶舟》第二折)
- 4 循名课实
- 犹言循名责实。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章以造阙,风矩应明;表以致禁,骨采宜耀,循名课实,以章为本者也。”语法:循名课实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要名实相符。示例:孙中山《民权初步》序:“顾名思义,循名课实,以完成革命志士之志。”
- 5 愿闻其详
- 带有请求说明的意味
- 6 耳闻目见
-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归心》:“夫信谤之征,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已多,或乃精诚不深,业缘未感,时傥差阑,终当或报耳。”语法:耳闻目见作宾语、定语;指所见所闻。示例:茅盾《漫谈文艺创作》:“许多青年作家长年累月,耳闻目见,都是这一套东西。”
- 7 目不忍视,耳不忍闻
- 不忍心看,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出处:康有为《大同书》乙部:“若将其坑降之迹演以杂剧,累一月描写之,当无人不恻动其心,哀矜涕泗,目不忍视,耳不忍闻矣。”语法: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事件或局面等。
- 8 遐迩闻名
- 迩:近;遐:远。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出处: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重学敬德,遐尔著闻。”语法:遐迩闻名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补语;含褒义。示例:江西景德镇的瓷器质地优良,工艺精美,一向遐迩闻名。
- 9 更姓改名
- 更:改变。指改换原来的姓名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自此更姓改名,削发披淄去了。”语法:更姓改名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改换了原来的姓名。
- 10 闻一知十
-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语法:闻一知十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许地山《玉官》:“她每是讲头解尾,闻一知十。”
- 11 罗织罪名
- 指捏造罪名,陷害无辜的人。出处:《旧唐书·来俊臣传》:“招集无赖数百人,令其告事,共为罗织,千里响应。”语法:罗织罪名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陷害人。
- 12 名显天下
- 形容名声极大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语法:名显天下作谓语、定语;比喻全国闻名。
- 13 骇人听闻
- 骇:惊吓;震惊。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出处: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语法:骇人听闻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 14 行亏名缺
- 行:行为,德行。德行亏损,名声低下出处:明·高则诚《琵琶记·丞相发怒》:“自小攻读,从来知礼,忍使行亏名缺。”语法:行亏名缺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