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指怒目简介
戟指怒目的意思
解释:
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出处:
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六回:“张学良还要解释,蒋早气得七窍生烟,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语法:
戟指怒目作谓语、定语;指发怒。
示例:
他戟指怒目,义正辞严,出了胸中恶气
戟指怒目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横眉怒目
成语造句
- 1.说到宸风的家里人,我立马就想到戟指怒目的宸风妈妈,和眄视指使的晨风妹妹。
- 2.百度道人戟指怒目道,张元顺他所指看去,只见山神庙门口施施然走进一对男女。
- 3.妖皇心痛地抚了抚焦黑的头发,戟指怒目,道“气煞我也!”。
- 4.此时方笛愤怒已极,大吼一声,戟指怒目地盯着乔万通,暗催内力,准备全力一搏。
- 5.那弟子感受到唐浩不屑的目光,心中不由怒火汹涌,猛地戟指怒目冷喝道“这可是你自找的!”。
- 6.老崔拦住了杨帆,戟指怒目,嘴里骂骂咧咧,手指头都快戳到他的脸上了。
英语翻译
- 英语:
point at and stare angrily at <point ones fingers at somebody and stare at him with angry eyes>
戟指怒目相关词语
- 1 掩人耳目
- 掩:遮盖。堵住人家耳朵;遮着人家的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欺骗人。出处:《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事迹显然,虽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语法:掩人耳目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必须假手他人,死于道路,方可掩人耳目。(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
- 2 瞋目案剑
- 瞋目:瞪大眼睛;案:通“按”,握住。瞪圆双眼,握着宝剑。形容带剑者怒目圆睁的样子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语法:瞋目案剑作谓语、状语;指人发怒的样子。
- 3 颐指进退
- 颐指:以下巴动向示意。形容指挥人时的傲慢神态出处:《旧唐书·郭子仪传》:“麾下老将若李怀光辈数十人,皆王侯重贵,子仪颐指进退,如仆隶焉。”语法:颐指进退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4 室怒市色
- 室:家;市:指在外面;色:脸色。指在家里受气,到外边迁怒于人。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九年》:“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语法:室怒市色紧缩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元·郝经《居庸行》:“百年一偾老虎走,室怒市色还猖狂。”
- 5 盈盈在目
- 盈盈:美好的样子。指美好的形象犹在眼前出处:清·俞樾《楚士吕凤梧》:“于舟中见一女子,美而艳,来桡去楫,一瞬即过,然思之盈盈在目也。”语法:盈盈在目作谓语;指人的记忆。
- 6 目动言肆
- 谓神色不安,语调失常。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文公十二年》:“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语法:目动言肆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神态等。示例:《北史·裴侠传》:“暠目动言肆,轻于去就者也;建神情审定,当无异心。”
- 7 龙眉凤目
- 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唇。”语法:龙眉凤目作宾语、定语;多用于男性。示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6回:“众人看时,只见生得龙眉凤目,举止不凡。”
- 8 案剑瞋目
- 案:同“按”,握住;瞋目:瞪眼。手握宝剑,怒目而视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案剑瞋目,声如乳虎。”语法:案剑瞋目作谓语;形容愤怒。
- 9 指桑骂槐
-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骂乙。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他每日那边指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语法:指桑骂槐连动式;作主语、谓语、状语;含贬义。示例: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
- 10 勃然大怒
- 勃然:因生气或惊慌等突然变脸色的样子。形容突然变脸;发起脾气来。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语法:勃然大怒偏正式;作谓语;用于人突然生气变脸色。示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
- 11 指腹裁襟
- 指腹:双方父母为腹中的胎儿预订婚姻;裁襟:男女幼年由父母代订婚约,怕长大后不相认,将衣襟裁为两幅作为凭证。指婚约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硬拷》:“我女已亡故三年,不说道纳采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没有。”语法:指腹裁襟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喜怒无常
- 常:一定;无常:变化不定。一会儿高兴 ;一会儿发怒;变化不定。指人的性情多变;叫人捉摸不透。出处:《魏书 杨大眼传》:“征淮堰之役,喜怒无常。”语法:喜怒无常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宝玉和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的,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不忌,喜怒无常。(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 13 目牛无全
- 《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后因以“目牛无全”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出处:《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语法:目牛无全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害马已去,世事都捐;投刃皆虚,目牛无全。晋·孙绰《游天台山赋》
- 14 耳目昭彰
- 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七回:“却说刑部审问过,见耳目昭彰,料难隐瞒,十分为过学士不安,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语法:耳目昭彰作宾语;指清清楚楚,无法藏匿。示例:说刑部审问过,见耳目昭彰,料难隐瞒十分为过学士不安,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清 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