谗口铄金简介
谗口铄金的意思
解释:
谗言足以熔化金石。极言谗言毁贤害能之厉害。
出处:
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丁亥,谗口铄金,太行千盘,横起人面。”
语法:
谗口铄金作谓语、定语;用于谎言等。
示例: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91回:“惟恐圣上偏听不明,谗口铄金。”
谗口铄金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众口铄金
谗口铄金相关词语
- 1 金鼓齐鸣
- 金鼓:古时军队演习、作战时用以助军威、壮声势的金钟和战鼓。金钟战鼓一齐鸣响。形容战斗激烈;士气高昂。出处: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金鼓以声气也。”语法:金鼓齐鸣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示例: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枕地,一路都是火把。(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回)
- 2 金科玉律
- 金、玉:比喻贵重。科、律:法律条文。原指法律条文尽善尽美。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出处:前蜀 杜光庭《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语法:金科玉律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我们不能把这些看成永远适用的金科玉律,因为社会是发展的,总会有些改变。
- 3 一口两匙
- 比喻贪多。出处: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谷,身能几屐莫言钱。”语法:一口两匙作宾语、定语;指贪多。
- 4 玉液金波
- 比喻美酒。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他其实咽不下玉液金波。”语法:玉液金波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美酒。
- 5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 莠言:坏话。好话出自他的口,坏话出自他的口。指人说话反复无常出处:《诗经·小雅·正月》:“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语法:好言自口,莠言自口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人说话等。
- 6 玉楼金殿
- 美玉砌成的楼房,金子建成的宫殿。形容宫殿楼阁富丽堂皇出处:唐·李白《宫中行乐词》:“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语法:玉楼金殿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无名氏《庆千秋》第四折:“你看这玉楼金殿,巍巍锦绣簇雕檐。”
- 7 口呆目钝
- 见“口呆目瞪”。出处:克非《春潮急》二五:“张福寿顿时口呆目钝,半天才小声说:‘我晓得的喃!我又没去戴过红花、吃过油大。’”语法:口呆目钝作谓语、状语;用于惊讶的场合。示例:他惊讶得口呆目钝了
- 8 抛金弃鼓
- 金:锣。抛下助战用的锣与鼓。形容被打败而逃走出处:元·无名氏《杏林庄》第二折:“俺如今不须用刀死追复,他每都抛金弃鼓,领着残卒,离营撇寨那厢扑。”语法:抛金弃鼓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战争等。
- 9 鸣金收兵
- 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卢先锋兵到,见孙安勇猛,卢先锋令鸣金收兵。”语法:鸣金收兵作谓语;指撤军。示例:见孙安勇猛,卢先锋令鸣金收兵。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七回
- 10 金声玉色
- 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出处:《尚书大传》第四卷:“千七百七十三诸侯,皆莫不磬折玉音,金声玉色。”语法:金声玉色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宁传》:“经危蹈险,不易其节,金声玉色,久而弥彰。”
- 11 守口如瓶
- 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出处:唐 道世《诸经要集 择交部 惩过》:“防意如城,守口如瓶。”语法:守口如瓶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说话谨慎。示例:凡是重要的会议内容,他一向守口如瓶,从不乱说。
- 12 金闺玉堂
- 指朝廷官宦。
- 13 璞玉浑金
-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语法:璞玉浑金联合式;作宾语;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示例:灵芝继起殊寻常,浑金璞玉其器良。(清 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诗)
- 14 情坚金石
- 彼此感情像金石一样牢固出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情坚金石,始终不改。”语法:情坚金石作谓语、定语;用于朋友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