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手顿脚简介
甩手顿脚的意思
解释:
◎ 甩手顿脚[swing one’s hand and stamp one’s foot] 形容急得无可奈何的样子谁都急得甩手顿脚的
甩手顿脚相关词语
- 1 后手不接
- 指平时不注意留有余地,日后则接应不上,无法继续维持。亦作“后手不上”。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7回:“这两个光棍,他揽的人家债多了,只怕往后后手不接。”语法:后手不接作谓语、宾语;指接济不上。示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 2 束手缚脚
- 见“束手束脚”。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八回:“冒失鬼一昧粗心浮气,目中无人,到处以强为胜,一遇鬼谷先生,早已束手缚脚,有力无用处。”语法:束手缚脚作谓语、定语;比喻做事过分小心,不敢放手。
- 3 茅塞顿开
- 茅:茅草;塞:堵塞。茅草塞路;突然开通了。形容原来心里好像被茅草堵塞着;现在一下开窍了。比喻立刻理解明白。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语法:茅塞顿开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听君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
- 4 杀手锏
- 喻指取胜的绝招出处:艾煊《大江风雷》第四部:“他认为这是最后最厉害的杀手锏,这两句话抛出去,可以使杨大新理屈词穷,哑口无言。”语法:杀手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绝招。示例:刘心武《钟鼓楼》第二章:“你就看我的吧,我袖子里揣着个‘杀手锏’哩。”
- 5 眼高手低
- 眼高:眼界高;手低:指办事能力低。形容要求的标准高;但实际工作能力低。出处:清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休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语法:眼高手低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眼高手低的人,看别人做事好像很容易,一旦自己动手时,却又干不好。
- 6 搬石砸脚
-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出处:卧龙生《镖旗》第26回:“我说了怕你赌气,拂袖而去,那岂不自己搬石砸脚,得不偿失。”语法:搬石砸脚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搬石砸脚的事情只有使自己倒霉
- 7 霹雳手
- 指断案敏捷的人出处:《旧唐书·裴凗传》:“由是大知名,号为‘霹雳手’。”语法:霹雳手作宾语、定语;指能吏。
- 8 脚高步低
- 形容步履倾斜。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人躲在芦苇丛中,望后面时,那火把渐近,三人心里越慌,脚高步低,在芦苇里撞。”语法:一路~,撞到家中,奔入卧房,摸出砚儿付与妻子收着,衣也不脱,一骨碌滚在床上睡了。 ★清·徐述夔《快士传》第六卷示例:一路脚高步低,撞到家中,奔入卧房,摸出砚儿付与妻子收着,衣也不脱,一骨碌滚在床上睡了。清·徐述夔《快士传》第六卷
- 9 一手一足
- 一个人的手足。指单薄的力量。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语法:一手一足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单薄的力量。示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需要动员人民群众,不是一手一足的力量所能收效。”
- 10 引手投足
- 比喻出微力便能援救别人。语本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出处:语出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语法:引手投足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李贽《复顾冲庵翁书》:“公独鳌钓通海,视等乡邻,不一引手投足,又何其忍耶!”
- 11 札手舞脚
- 犹言动手动脚。形容不规矩、不稳重。出处:明·无名氏《双林坐化》第一折:“好一个配猴儿日的,札手舞脚的,恰便似个活螃蟹。”语法:札手舞脚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动手动脚。
- 12 脚不点地
- 形容走得非常快,好象脚尖都未着地。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两个厮赶着一路正行,行不到三二里田地,只见后面两个人脚不点地赶上前来。”语法:脚不点地主谓式;作状语;形容走得非常快。示例:朱自清《重庆行记》:“车子会藩过去,那时真的是脚不点地了,这够险的。”
- 13 唾手可待
-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很快就可以得到或成功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可乘此机会,就好取幽州。若得了幽州,辽国之亡,唾手可待。”语法:唾手可待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4 炙手而热
- 炙:烤。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出处:《明史·董传策传》:“嵩久握重权,炙手而热。”语法:炙手而热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权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