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盟败约简介
背盟败约的意思
解释:
背:违背。盟、约:誓约。败:败坏。指撕毁。背叛誓言,撕毁盟约。
出处:
宋·苏辙《六国论》:“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语法:
背盟败约作谓语、定语;指撕毁合约。
背盟败约相关词语
- 1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 两面派出处:海涛《硝烟》:“人世间是有这样一种角色——当面是人,背后是鬼。”语法:当面是人背后是鬼作谓语、定语;指两面派。
- 2 成败论人
- 论:衡量;评定。以成功或失败为评价人物的标准。出处:宋 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英雄之列。”语法:成败论人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用于以后。示例:成败论人,固是庸人之见;但本朝大事,你我做臣子的,说话须要谨慎。(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 3 出豕败御
- 出:突然出来;御:马车。突然冲出一头野猪使马车翻车。比喻受到意外事故发生使事情失败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王子于期齐辔而进之,彘突出于沟中,马惊驾败。”语法:出豕败御作宾语、定语;用于意外事故。示例:做事要充分考虑,避免出豕败御的事情发生
- 4 遗簪败履
- 比喻能勾起人们怀旧之情的故物出处:《北史·韦夐传》
- 5 两败俱伤
- 败:失败。俱:全。斗争的双方都受到损伤。古时卞庄子要刺虎;馆竖子说;两只老虎正在争一牛;斗争结果;小虎会死;大虎会伤;然后刺杀伤虎而有杀二虎之名。后比喻因斗争;双方都受伤害。出处:宋 汪应辰《文定集 答梁子铺》:“东汉之君子必欲与小人为敌,终于两败俱伤,而国随以亡。”语法:两败俱伤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等。示例:这两种运动合起来便能够互收效益,分开来定要两败俱伤。(闻一多《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
- 6 面从背违
- 当面顺从,背后有意见,说坏话。出处:《尚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 7 秦晋之盟
- 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2卷:“那时待老身寻访他来,与娘子续秦晋之盟,岂不美乎!”语法:秦晋之盟作宾语;泛指两家联姻。示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年伯黄先生,位尊德重,求使主秦晋之盟,则唯命是听。”
- 8 责己以周,待人以约
- 周:周到,引申为严格;约:简单,引申为不苛求。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出处:唐·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语法:责己以周,待人以约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9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俘虏。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出处: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五折:“我成则为王,败则为虏,事已至此,惟求早死而已。”语法:成则为王,败则为虏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事情等。
- 10 不分胜败
- 指双方势均力敌,分不出高低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两个在战场上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语法:不分胜败作谓语;指势均力敌。示例: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力气再大也不行,两下里不分胜败。”
- 11 倾家败产
- 见“倾家荡产”。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为这点小事弄的人家倾家败产,也不算什么能为!”语法:倾家败产作谓语、定语、补语;指破产。
- 12 海誓山盟
- 指着山、海发誓;订立盟约。表示要象高山大海一样永恒不变。多指男女相爱相许时的誓约。誓:誓言;盟:盟约。也作“山盟海誓”。出处:宋 辛弃疾《南乡子 赠妓》词:“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语法:海誓山盟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非是我夸清正,只为他星前月下,亲曾设海誓山盟。(元 石君宝《曲江池》第三折)
- 13 残兵败将
- 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剩下的士兵;打败的将官。形容损失惨重;被打得七零八落;失去战斗力的军队。也作“残兵败卒”、“败将残兵”。出处: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如今追击残兵败将,遂收故境,引兵而回。”语法:残兵败将联合式;作宾语;用于指被击溃的军队或势力。示例:侯匪又转向那一撮残兵败将动员起来。(曲波《林海雪原》三七)
- 14 违信背约
- 违:违背。失信于人,背弃约定,毫无信义可言出处:《周书·武帝纪下》:“伪齐违信背约,恶稔祸盈。”语法:违信背约作谓语、定语;指毫无信义。示例:我们不能干违信背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