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通达简介
博物通达的意思
解释:
博物:能辨别许多事物;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学识渊博,通晓事理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列东王杨蔡陈郑传赞》:“虽非正法,巨儒宿学,不能自解,博物通达之士也。”
语法:
博物通达作谓语、定语;指人知书达理。
博物通达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知书达理
博物通达相关词语
- 1 明目达聪
- 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出处:《尚书 舜典》: “明四目,达四聪。”语法:明目达聪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力图透彻了解。示例:当此际者,正宜明目达聪,励精图治。(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五)
- 2 牵物引类
- 谓援引同类事物作比喻。出处:晋·康法邃《序》:“《譬喻经》者,皆是如来,随时方便,四说之辞,敷演弘毅,训诱之要,牵物引类,转相证据。”语法:牵物引类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通古博今
- 同“通今博古”。出处:《钟山》1981年第4期:“你是一个老大学生了,通古博今,知书达理,何必与姚金根那种人一般见识,他小人得志。”语法:通古博今作谓语、定语;指学识渊博。
- 4 旁搜博采
- 广泛搜集采取。出处:明·李贽《续焚书·序汇·史阁叙述》:“君知其难,则自能旁搜博采,若我太祖高皇帝然,唯务得人而后已。”语法:旁搜博采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写作等。示例: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第二卷:“《四印斋所刻词》,旁搜博采,精彩绝伦。”
- 5 守约施博
- 守:操守;博:大,广。指操守简约而影响广大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语法:守约施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李贽《答耿司寇书》:“此正脉也,此至易至简之学,守约施博之道。”
- 6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失败或死亡而感到悲伤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语法: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作宾语、定语;指因同类的死亡而悲伤。示例: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4回:“老公公砍一枝,损百林。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 7 时运亨通
- 指时运好,诸事顺利。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终有日时运亨通,封侯拜相,扬名六国。”语法:时运亨通作谓语;指时运好。示例:我们希望自己将来时运亨通
- 8 绝地天通
- 绝:断绝。断绝天神降落地上,地神升到天上。指使天地各得其所,人于其间建立固定的秩序纪纲出处:《尚书·吕刑》:“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语法:绝地天通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龚自珍《五经大义终始论》:“然则绝地天通,非欤?”
- 9 繁称博引
- 繁:多;博:广。指行文中的广泛援引出处:清·曾国藩《序》:“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语法:繁称博引作谓语、宾语;用于写作。
- 10 通观全局
- 通:全、遍。把事情整个地加以考虑、谋划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水学·三江》:“大凡治事必需通观全局,不可执一面论。”语法:通观全局作谓语、定语;指综合看待问题。示例: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他们看问题仅从一局部出发,没有能力通观全局,不愿把今天的利益和明天的利益相联结。”
- 11 未达一间
- 谓未能通达,只差一点。出处:汉·扬雄《法言·问神》:“颜渊亦潜心于仲尼矣,未达一间耳。”语法:未达一间作谓语、定语;指相差不远。示例:鲁迅《热风·随感录》:“他们终是未达一间,想不到缠足这好法子。”
- 12 敌国通舟
- 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众叛亲离。出处: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诗:“敌国通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语法:敌国通舟作宾语、定语;用于人际关系等。
- 13 一物不成,两物见在
- 见:通“现”。指一件买卖不成功,但双方钱物仍在,没有损失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2回:“和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语法:一物不成,两物见在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示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3卷:“不肯时,勉强不得。正是一物不成,两物见在。”
- 14 忘忧物
- 1.指酒。 2.指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