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博今简介
通古博今的意思
解释:
同“通今博古”。
出处:
《钟山》1981年第4期:“你是一个老大学生了,通古博今,知书达理,何必与姚金根那种人一般见识,他小人得志。”
语法:
通古博今作谓语、定语;指学识渊博。
成语造句
- 1.祝你幸福,福禄双全,全能全智,智小谋大,大富大贵,贵在知心,心平气和,和气生财,财运亨通,通情达理,通古博今,今非昔比,比翼双飞,飞黄腾达。
- 2.后来,民间一直有一个传说,就是每六十年便会有神仙下届将天书传给有缘之人,得书之人可通古博今,使用各种奇门法术。
- 3.郑信也视柳茵为人生坎坷旅途中难得的知音,柳茵比他学识渊博,通古博今,说起话来往往引经据典,就这一点柳茵比施丽英还强。
- 4.遥想孩提之时,梦想良多,欲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欲富且贵宾客盈门,欲做大科学家得名垂青史,欲做大学问家通古博今,天文地理,无所不知。
- 5.也许不是这样,既使它的主人不行,可它的主人的母亲却是一位通古博今的人物,因此还不能从这里的表面来对它下一个断言。
- 6.他少时师事当世通儒马融,通古博今。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conversant with things present and past
通古博今相关词语
- 1 旁搜博采
- 广泛搜集采取。出处:明·李贽《续焚书·序汇·史阁叙述》:“君知其难,则自能旁搜博采,若我太祖高皇帝然,唯务得人而后已。”语法:旁搜博采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写作等。示例: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第二卷:“《四印斋所刻词》,旁搜博采,精彩绝伦。”
- 2 守约施博
- 守:操守;博:大,广。指操守简约而影响广大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语法:守约施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李贽《答耿司寇书》:“此正脉也,此至易至简之学,守约施博之道。”
- 3 时运亨通
- 指时运好,诸事顺利。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终有日时运亨通,封侯拜相,扬名六国。”语法:时运亨通作谓语;指时运好。示例:我们希望自己将来时运亨通
- 4 超今絶古
- 指超越古今出处:明·李贽《与管登之书》:“细读佳刻,字字句句皆从神识中模写,雄健博达,真足以超今绝古。”
- 5 尊古卑今
- 尊崇古代的,鄙薄现在的。出处:《庄子·外物》:“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语法:尊古卑今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的处世态度。示例:东汉·王充《论衡·齐世篇》:“今世之士也,尊古卑今也。”
- 6 绝地天通
- 绝:断绝。断绝天神降落地上,地神升到天上。指使天地各得其所,人于其间建立固定的秩序纪纲出处:《尚书·吕刑》:“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语法:绝地天通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龚自珍《五经大义终始论》:“然则绝地天通,非欤?”
- 7 留芳千古
- 一个人在历史上享有声望或给后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出处: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62回:“要做几件别古绝今之事,也好留芳千古。”语法:留芳千古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名声及功绩等。示例:周总理的英名留芳千古
- 8 繁称博引
- 繁:多;博:广。指行文中的广泛援引出处:清·曾国藩《序》:“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语法:繁称博引作谓语、宾语;用于写作。
- 9 通观全局
- 通:全、遍。把事情整个地加以考虑、谋划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水学·三江》:“大凡治事必需通观全局,不可执一面论。”语法:通观全局作谓语、定语;指综合看待问题。示例: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他们看问题仅从一局部出发,没有能力通观全局,不愿把今天的利益和明天的利益相联结。”
- 10 万古留芳
- 芳:香,指美名。好名声永远流传。出处: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将名标青史,万古留芳。”语法:万古留芳作谓语、定语;指好名声永远流传。
- 11 敌国通舟
- 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众叛亲离。出处: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诗:“敌国通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语法:敌国通舟作宾语、定语;用于人际关系等。
- 12 通工易事
- 见“通功易事”。出处:清·魏源《默觚·治篇》:“车马之驰驱,衣裳之曳娄,酒食鼓瑟之愉乐,皆巨室与贫民所以通工易事,泽及三族。”语法:通工易事作谓语;指分工合作。
- 13 薄今厚古
- 薄:轻视,鄙薄;厚:优待,重视。重视古代,轻视现代出处:宋·杨万里《文帝曷不用颇牧论》:“浅于知而深于思,薄今而厚古,岂特颇牧而已哉!”语法:薄今厚古作主语、谓语、定语;指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示例:郭沫若《咏怀》:“薄今厚古菷为珍,文史题材应革新。”
- 14 以古制今
- 按照古代的成规来处理当今的事务。出处:《战国策·赵策二》:“谚曰:‘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