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庸针俗简介
砭庸针俗的意思
解释:
砭:古代治病用的石针,治疗。救治凡庸鄙陋
出处:
清 龚炜《巢林笔谈 双忠寺碑文》:“其论足以扶教维风,其文足以砭庸针俗,卓识大力,一空当世作者。”
语法:
砭庸针俗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针对时局采取对策。
砭庸针俗相关词语
- 1 高节迈俗
- 迈:超逸。指志节高超脱俗出处:《晋书·江统传》:“惇字思悛,孝友淳粹,高节迈俗。”语法:高节迈俗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2 救时厉俗
- 匡救时弊,纠正风气。出处: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先秦学者生当乱世,目击民艰,其立论大率以救时厉俗为主。”语法:救时厉俗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3 流风余俗
- 指遗留的风气、习俗。出处:宋·王安石《虔州学记》:“同四海于一堂之上,而流风余俗,咏叹之不息,凡以此也。”语法:流风余俗作主语、宾语;用于民间风俗。示例:达时《夫己氏之支那观》:“惟自中古以来所输入之旧文物,犹未全废,而流风余俗尚有所寄。”
- 4 随俗浮沈
- 谓顺随世俗,没有己见。同“隨俗沈浮”。
- 5 无庸置辩
-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用不着争辩。出处:郭沫若《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尊重民族形式并不是复古,那是无庸置辩的。”语法:无庸置辩偏正式;作谓语、补语;指用不着争辩。示例:这事无庸置辩是你的错
- 6 飞遁离俗
- 飞遁:指隐退。指隐退而远离尘俗。出处:三国 魏曹植《七启》:“隐居大荒之庭,飞遁离俗。”语法:飞遁离俗作谓语、定语;指隐居生活。示例:我羡慕那种飞遁离俗的隐居生活。
- 7 俗手伶工
- 指平凡的乐工。出处:清·洪升《长生殿·制谱》:“此谱即当宣付梨园,但恐俗手伶工,未谙其妙。”
- 8 凡桃俗李
- 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出处:明·王冕《题墨梅图》:“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语法:凡桃俗李作主语、宾语;指平常的事物。
- 9 约定俗成
- 指某些事物名称或行为规范是由人们共同认定或共同习惯形成的。约定:共同认定;俗成:形成习惯。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语法:约定俗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示例:尊老爱幼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 10 逴俗絶物
- 解释为犹言超世绝俗。出处:清·周亮工《书影》卷五:“吾无务为逴俗绝物之行,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趋向。”语法: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染风习俗
- 谓受风俗影响而有所习染。出处:《云笈七签》卷五六:“五气者,随命成性,逐物意移,染风习俗,所以变化无穷,不惟万数。”语法:染风习俗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未能免俗
- 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未能免俗,聊复尔耳。”语法:未能免俗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倘使揭穿了这谜底,便是所谓“杀风景”,也就是俗人,而且带累了雅人,使他雅不下去,“未能免俗”了。(鲁迅《论俗人应避雅人》)
- 13 矫国革俗
- 匡正国事,改革敝俗。出处:《战国策 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语法:矫国革俗作谓语、定语;用于改变风俗。
- 14 调风变俗
- 犹言移风易俗。出处:《南齐书·崔祖思传》:“详察朝士,有柴车蓬馆,高以殊等;雕墙华轮,卑其称谓。驰禽荒色,长违清编,嗜音酣酒,守官不徙,物识义方,且惧且劝,则调风变俗,不俟终日。”语法:调风变俗作谓语、宾语;用于风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