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之大吉简介
溜之大吉的意思
解释:
溜:趁人不注意偷偷地跑掉。吉:吉利;吉祥。偷偷地跑掉为妙。指溜掉了事。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帮他几个,其中一班势利小人,早已溜之大吉。”
语法:
溜之大吉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行动。
示例:
在大家的批驳下,他理屈词穷,只好溜之大吉。
成语造句
- 1.因为有急事,在开会时他就溜之大吉了。
- 2.什么气味难闻,也不及善良的霉味那么呛人。如果我确实知道一个人要来我家诚心诚意为我做好事,那我准会溜之大吉。
- 3.那些飆车的年轻人一见警察上前拦阻,察觉情势不妙,便纷纷打退堂鼓,溜之大吉了!
- 4.眼见事态扩大,肇事者赶紧溜之大吉。
- 5.他破坏了教室里的凳子以后,溜之大吉。
- 6.刹那间,一个溜之大吉的狂念占据了她的心头。
英语翻译
- 英语:
show a clean pair of heels <to run away; take to one's legs; betake oneself to one's heels; seek safety in flight >
- 日语:
ずらかる,ぬけ出す
- 俄语:
благополучно скрываться
- 其他:
<德>sich aus dem Staub machen <sich auf und davon machen><法>filer à l'anglaise
溜之大吉相关词语
- 1 畎亩之忠
- 畎亩:田野,借指民间。 旧时指百姓对君主所尽的忠诚。出处:宋·朱熹《致仕谢表》:“东迁北陌,尚难忘畎亩之忠,生复何为,死而后已。”
- 2 言之有序
- 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出处:《周易 艮》:“言有序,悔亡。”语法:言之有序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这篇文章言之有序
- 3 一曲之士
- 仅会一首歌曲的人出处:《庄子·天下》
- 4 引而伸之
- 伸:展开。把某种原则引申开来出处:《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语法:引而伸之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非常之谋
- 非常:不平常。不是一般的阴谋。指阴谋篡夺帝位。出处:《汉书·孝成赵皇后传》:“故世必有非常之变,然后乃有非常之谋。”语法:非常之谋作宾语;指阴谋篡夺帝位。示例: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 6 御敌于国门之外
- 御:抵挡;国门:京都城门,边界线。将敌人阻挡在境外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今有御人国门之外者。”语法:御敌于国门之外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7 无妄之福
- 不期望获得而得到的幸福。出处:《战国策 楚策四》:“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今君处无妄之世,以事无妄之主,安不有无妄之人乎。”语法:无妄之福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今楚王病久不愈,一旦宫车晏驾,少主嗣位,而君辅之,如伊尹、周公,俟王之年长,而反其政;若天与人归,遂南面即真。此所谓‘无妄之福’也。《东周列过志》第一百三回
- 8 泱泱大风
- 泱泱:宏大的样子。指气魄宏大的大国风度。出处:《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语法:泱泱大风作宾语;指气魄宏大的大国风度。示例:明孝陵道上的石人石马,虽然残缺零乱,还可见泱泱大风。(朱自清《南京》)
- 9 风尘之声
- 指蜚短流长的言语出处:《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扬氏》:“诸所谮引,言非一事,长涂万里,无路自明,风尘之声,日有滋甚。”语法:风尘之声作主语、宾语;指流言蜚语。
- 10 大璞不完
- 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语法:大璞不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姜桂之性,到老愈辣
- 姜:生姜;桂:肉桂;性:性质。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刚强出处:《宋史·晏敦复传》:“况吾姜桂之性,到老愈辣,请勿言。”语法:姜桂之性,到老愈辣作定语、宾语;指人的性格。
- 12 高世之智
- 高世:超出世人;智:才智。超出世俗的才智。形容非凡的才智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威烈王二十三年》:“臣光曰: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语法:高世之智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13 渔翁之利
- 犹言渔人之利。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甲午为日本侵我东三省,俄、德出为调停,借收渔翁之利,大局又为之一变。”语法:渔翁之利作宾语;指意外收获。示例:茅盾《虹》:“上海人所崇拜的就是利,而且是不用自己费力的渔翁之利。”
- 14 趋之如鹜
- 趋:快走;鹜:野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竞相追逐某一事物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第11卷:“毕尚书宏奖风流,一时学士文人趋之如鹜。”语法:趋之如鹜作谓语、定语;指竞相追逐。示例:茅盾《脱险杂记》:“早上起来还没吃东西,自然大家趋之如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