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头裹脑简介
套头裹脑的意思
解释:
比喻很多事情纠缠在一起,分辨不清。形容十分周密不露破绽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这桩套头裹脑的事,这段含着骨头露着肉的话。”
语法:
套头裹脑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情。
套头裹脑相关词语
- 1 一心挂两头
- 一颗心对两方面都惦念出处:元·高明《琵琶记·再报佳期》:“媒婆,我去也不妨,只是一心挂两头,如何是好。”语法:一心挂两头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2 神头鬼面
- 比喻怪模怪样。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9卷:“殊不知少间自都无主张,只见许多神头鬼面,一场没理会,此乃是大不实也。”语法:神头鬼面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明·黄容《江雨轩诗序》:“句雕字锼,叫噪赘牙,神头鬼面,以为新奇,良可叹也。”
- 3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 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语法: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示例:俗话说: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这句话很适合他
- 4 依头顺尾
- 谓对上下各方都听从、依顺。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五回:“前儿我们还议论到这里,再不能依头顺尾,必有两场气生。”语法:依头顺尾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我说书的也只得这等依头顺尾的演说。”
- 5 直待雨淋头
- 比喻不能及早罢手或毫无准备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襄州洞山守初宗慧大师》:“僧问:‘迢迢一路时如何?’师曰:‘天晴不肯去,直待雨淋头。’”语法:直待雨淋头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6 十字街头
- 指纵横交叉;繁华热闹的街道。也指人世间;现实社会。出处:元 无名氏《村乐堂》:“则这金钗儿是二人口内的招伏状,更压着那十字街头犯由榜,这公事不虚诳。”语法:十字街头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大众谋生场所。示例:其实世界上你所深恶的和期望的,走到十字街头,还不是一样么?(鲁迅《两地书》七八)
- 7 掐头去尾
- 指事物只剩下中间的一部分;或指没头没尾;看不清脉络。也指去掉没有用的或不重要的部分。出处:蒋子龙《拜年》:“一个月赶上俩节日,掐头去尾,一个月连半个月的活也干不上了!”语法:掐头去尾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事物有用部分。示例:他引用那篇文章时,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影响很坏。
- 8 有天没日头
- 比喻无稽言行。同“有天无日”。出处:明 郎瑛《七修续稿 诗文 俗语本诗句》:“真个有天没日头,宋《神童诗》也。”语法:有天没日头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口语。示例:就屈杀了奴罢了,是那个不逢好死的……拿这有天没日头的事压枉奴。就是你与的簪子,都有数儿,一五一十都在。《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
- 9 浮头滑脑
- 犹言油头滑脑。形容人轻浮狡猾。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座中几个人,都是浮头滑脑的,没有甚么事可记。”语法:浮头滑脑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为人。
- 10 一股脑儿
- 通通。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6回:“心中不知道是盐是醋是糖是姜,一股脑儿都倒翻了。”语法:一股脑儿作状语;指全部。示例:茅盾《昙》:“我就一股脑儿告诉了父亲。”
- 11 磕头撞脑
- 1.犹言碰来碰去。谓到处都能碰到。 2.形容人多互相挤碰。如:庙中人甚多,称得是磕头撞脑。
- 12 搔头抓耳
- 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出处: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2回:“两个搔头摸耳,没有法想。”语法:搔头抓耳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1回:“王柏臣那面也晓得了,急得搔头抓耳,坐立不安。”
- 13 畏头畏尾
- 畏:畏惧,害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5回:“除了朝廷治罪,没有砍头的,你不必畏头畏尾。”语法:畏头畏尾作谓语、定语;指人胆子小。
- 14 蓬头垢面
- 蓬:蓬草;散乱 ;垢:污秽;脏。形容头发散乱脸上很脏。出处:《魏书 封轨传》:“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语法:蓬头垢面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示例: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的在街上转,富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鲁迅《热风 随感录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