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公惯简介
大动公惯的意思
解释:
形容公众愤然而出,主持正义
示例:
恐怖分子的罪恶行径,使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大动公惯,同声谴责。
大动公惯相关词语
- 1 大斗小秤
- 秤:称重的器皿。使用超出标准的斗收进,小于标准的秤出,进行盘剥克扣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1回:“大斗小秤、奸盗诈伪、淫邪欺罔之徒,受那些磨烧舂锉之苦。”语法:大斗小秤作宾语、定语;用于剥削等。示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不存公道,大斗小秤,侵剥百端,以致小民愁怨。”
- 2 大地回春
- 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2回:“阴历初三立春,当时有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之义。”语法:大地回春作宾语、定语;比喻形势好转。示例:阴历正月初三日立春,当时有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之义,故诹吉于初四日。(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二回夹注)
- 3 大家小户
- 大家:大户人家;小户:地位低微的人。指各种社会地位的人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多有王侯府中送将男女来学棋,以及大家小户少年好戏欲学此道的尽来拜他门下。”语法:大家小户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各种人。
- 4 大败亏轮
- 遭到很大的失败和损失。
- 5 天下大势
- 势:形势。指国内外的形势或趋向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语法:天下大势作主语、宾语;用于局势等。示例:《古文观止·苏辙》:“故夫天下之所重者”吴楚材等注:“深明天下大势。”
- 6 大义灭亲
-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包庇;使之受到应得的惩处。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语法:大义灭亲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这是一条汉子,大义灭亲,死活只有一个党。(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四)
- 7 大缪不然
- 见“大谬不然”。出处:明·张敬修《文忠公行实》:“太师心知其事大缪不然,为解说于上,请以百口保其无他。”语法:大缪不然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8 齐大非耦
- 旧时凡因不是门当户对而辞婚的,常用此话表示不敢高攀的意思。出处:《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语法:齐大非耦作谓语、宾语;表示不敢高攀的谦词。示例:臣闻齐大非耦,著者前诰。辞霍不婚,垂称往烈。(南朝梁 沈约《奏弹王源》)
- 9 铸此大错
- 错:错刀,古代币名。指造成严重的错误出处:茅盾《一张不正确的照片》:“而笔者之所以铸此大错,实因他不懂得一九三二年文坛现象之历史性。”语法:铸此大错作谓语;指造成严重的错误。
- 10 发威动怒
- 威:威力,威风。发威风,动怒气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5回:“你们太闹的不像了,她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语法:发威动怒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情绪。
- 11 大祸临头
- 临:光临。即将发生大灾祸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做官到了三品时,就要急流勇退,不然就有大祸临头。”语法:大祸临头作宾语、定语;指面临危机。示例: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一旦被别人发现,真的要大祸临头了。”
- 12 奇耻大辱
- 奇:罕见的。极大的耻辱;罕见的耻辱。出处:清 程道一《鸦片之战演义》:“回忆当年的议和,不止丧权失利,实为独立国的奇耻大辱。”语法:奇耻大辱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示例:我们和帝国主义结下了深仇大恨,我们忘不了那些奇耻大辱。(欧阳山《三家巷》一七)
- 13 无关大局
- 即整个局势没有关系或没有影响。比喻并不要紧。出处: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至死不变,愿意带着花岗岩头脑去见上帝的人,肯定是有的,那也无关大局。”语法:无关大局动宾式;作谓语;比喻并不要紧。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洪杨军能不能攻下江宁,无关大局。”
- 14 大有迳庭
- 《庄子·逍遥游》:“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王先谦集解引宣颖云:“迳,门外路;庭,堂外地;大有,谓相远之甚。”后称彼此差异很大为“大有迳庭”。出处:《庄子·逍遥游》:“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王先谦集解引宣颖云:“迳,门外路;庭,堂外地;大有,谓相远之甚。”语法:故古人的所谓‘封建’,和我们现在所用的‘封建’,本质上~。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五示例:故古人的所谓‘封建’,和我们现在所用的‘封建’,本质上大有迳庭。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