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计献策简介
献计献策的意思
解释:
主动为别人出谋划策
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一章:“据说早在1958年,她就献计献策,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放出一颗‘工商卫星’。”
语法:
献计献策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为人想办法。
示例:
钱宁《圣人》第26章:“夫子又实在不会说话,无以自辩,只好为季府田赋增税,献计献策,算是弥补过错。”
献计献策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出谋划策
成语造句
- 1.女职工还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为促进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 2.应向献计献策小组简要说明有关问题。
- 3.在治水护水的工地上,在宣传治水的文艺演出中,在“五水共治”献计献策的神仙会上,到处闪烁着志愿者和热心人的身影。
- 4.研究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进而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献计献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5.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加快黑龙江省青贮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献计献策。
- 6.后,他坚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党和国家建设,积极参加各项力所能及的活动,继续为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献计献策,贡献余热。
英语翻译
- 英语:
make suggestions
- 日语:
献策(けんさく)する
- 其他:
<德>Tips geben <Vorschlǎge machen>
献计献策相关词语
- 1 计不旋踵
- 计:计议,打算;旋踵:旋转脚跟。脚跟还未转过来,计议就定了下来。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拿定主意。也比喻行动迅速,毫不犹豫。出处:汉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夫边郡之士……触白刃,早流矢,议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语法:计不旋踵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明·萧彦《夷心难测借兵宜慎疏》:“臣非不知事在燃眉,计不旋踵,而揆之愚衷,参之闻见。”
- 2 无计可奈
- 同“无计奈何”。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4回:“此时长老见那国王敬重,无计可奈,只得勉强随喜,诚是外喜而内忧也。”语法:无计可奈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3 万世长策
- 指长远的的策略或极好的计谋。出处:《汉书·萧望之传》:“信让行乎蛮貉,福祚流于亡穷,万世之长策也。”
- 4 从长计较
- 犹言从长计议。出处:《水浒传》第四五回:“婶子且住,休要急速行,我从长计较,慢慢地商量。”语法:从长计较作谓语;用于不急于作出决定。示例:我这意见对不对,请大家从长计较。茅盾《蚀·动摇》
- 5 斗量筲计
- 用斗量,用筲计。形容数量很多。出处:明·胡应麟《诗薮·杂编》:“南渡后,江湖流派,斗量筲计,风轨荡然矣。”语法:斗量筲计作谓语、定语;指数量多。
- 6 数以万计
- 数:数目。以万来计算。形容极多出处:《明史·彭韶传》:“监局内臣数以万计,利源兵柄尽以付之,犯法纵奸,一切容贷,此防微之道未终也。”语法:数以万计作谓语、定语;指数量多。示例:这里的鱼儿数以万计,打捞十分容易
- 7 计绌方匮
- 计谋不足,方略匮竭。出处:王闿运《与曾侍郎言兵事书》:“平贼之要领未得,计绌方匮,又必有变,纵不横决,凋丧可立而待也。”语法:计绌方匮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8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终身:人的一生。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培养人才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权修》:“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语法: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驱雷策电
- 见“驱雷掣电”。出处:清·丘逢甲《长句赠许仙屏中丞时将归潮州》:“驱雷策电驭水火,碎裂大地分全球。”语法:驱雷策电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本事。
- 10 不拔之策
- 稳妥可靠的计策出处:《解嘲》
- 11 运筹建策
- 同“运筹决策”。出处:《隋书·李德林传》:“运筹建策,通幽达冥,从命者获安,违命者悉祸。”语法:运筹建策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12 负暄之献
- 暄:暖和。指把冬天晒太阳取暖的方法进献给国君。比喻所献出的东西并不贵重难得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杨朱篇》:“宋国有田夫……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脰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语法:负暄之献作宾语;用于自谦。
- 13 策勋饮至
- 策勋:把功勋记载在简策上;饮至:指诸侯朝、会、盟、伐后回宗庙饮酒庆功。庆功祝捷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语法:策勋饮至作宾语、定语;用于庆功。示例:唐·陈子昂《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入都序》:“策勋饮至,方同廊庙之幻;偃武橐弓,借尔文儒之首。”
- 14 韬晦之计
- 韬:把才华隐藏起来;晦: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语法:韬晦之计作宾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示例: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