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所底止简介
靡所底止的意思
解释:
谓没有止境。
出处:
《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语法:
靡所底止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豫治无定寿春为主》:“如此纷更,靡所底止。”
靡所底止相关词语
- 1 望风而靡
- ①见对方的威势就服服帖帖。形容畏惧之状。②望见对方就为之折服倾倒。形容钦敬之状。③同“望风披靡”。出处:《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唐·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是以乡里长幼,望风而靡;邦国贤豪,闻名而悦服。”语法:望风而靡作谓语、定语;指不堪一击。示例:将士望风而靡,三四十万军马不剩得一二。明·邵璨《香囊记·败兀》
- 2 钜细靡遗
- 指做事、研究等很仔细、严谨,大事小事均没有错漏。
- 3 止渴饮鸩
- 鸩:毒酒。比喻只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出处:清·壮者《扫迷帚》第24回:“若虑迷信一破,道德堕落,必以保存为得计,此又何异欲止渴而饮鸩,欲疗疮而剜肉?”语法:止渴饮鸩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的方法不对。示例:止渴饮鸩的做法不可取
- 4 止渴思梅
- 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出处: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饥画饼。”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咱正是那止渴思梅。”语法:止渴思梅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5 不知所错
- 同“不知所措”。出处:《管子·七臣七主》:“振主喜怒无度,严诛列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错,则人反其故。”语法:不知所错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处境很为难。
- 6 学无止境
-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出处: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语法:学无止境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梁实秋《学问与趣味》:“学无止境,一生的时间都嫌太短。”
- 7 方底圆盖
- 方底器皿,圆形盖子。比喻事物不相合。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语法:方底圆盖作宾语、定语;指事物不投合。
- 8 理所不容
- 道理所不能允许。出处:南朝·齐·僧佑《弘明集·桓玄》:“既理所不容,亦情所不安。”语法:理所不容作谓语、定语;用于无理的事物。
- 9 用其所欲行其所能
- 根据人的能力分配任务出处:《司马法·定爵》
- 10 尺有所短
- 比喻事物有其短处,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合适的出处: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下卷:“元长士章,并有盛才,词美英净,至于五言之作,几乎尺有所短。”语法:尺有所短作宾语、定语;指事物都有短处。示例:比喻又自然存在它的‘尺有所短’之处,任何比喻都仅仅是对比之中的一点罢了。秦牧《跋》
- 11 望风披靡
- 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交锋就溃散了。披靡:草木随风倒伏。出处: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语法:望风披靡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我军所到之处,敌人望风披靡,人民欢声雷动。(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 12 靡靡之声
- 同“靡靡之音”。出处:《南史·宋纪中·前废帝》:“事毕,将奏靡靡之声。”语法:靡靡之声作主语、宾语;指庸俗音乐。示例:现代流行乐曲不乏靡靡之声
- 13 靡然乡风
- 见“靡然向风”。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下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语法:靡然乡风作谓语;指形成风气。
- 14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语法: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大家在问
靡 字的笔顺写法
靡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靡 ”字共有19画,笔顺写法是:点 横 撇 横 竖 撇 点 横 竖 撇 捺 竖 横 横 横 竖 横 横 横
2、靡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