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逆耳简介
危言逆耳的意思
解释:
正直的规劝听起来不顺耳。
出处:
明·李东阳《太白行》:“龙攀凤附不自由,何乃弃君来事仇。危言逆耳谁为谋?”
语法:
危言逆耳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危言逆耳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忠言逆耳
危言逆耳相关词语
- 1 疾言厉色
- 疾:急速;厉:严厉。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出处: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语法:疾言厉色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他对人总是温和耐心,从不疾言厉色。
- 2 面命耳提
-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出处:宋 刘克庄《拟撰科诏回奏》:“词意有未稳处,仰荷明主亲酒奎画,不啻面命耳提。”语法:面命耳提联合式;作谓语;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 3 上书言事
- 指向朝廷书面提出对国家大事的看法或建议。现多指向上级写信提建议或意见。
- 4 倾耳注目
- 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语法:倾耳注目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关心的事物。示例:唐·元稹《论教本书》:“今陛下以上圣之资肇临海内,是天下之人倾耳注目之日也。”
- 5 言之有物
- 物:指内容。说话或写文章内容具体。出处:《周易 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语法:言之有物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惟首两句笼罩全篇,末句总结大意,不必言之有物。(清 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回)
- 6 西邻责言
- 西邻:西部的邻国;责言:问罪的话。原指秦国(在西)向晋国(在东)问罪。后泛指别人的责备。出处:《左传·僖公十五年》:“西邻责言,不可偿也。”语法:西邻责言作宾语;泛指别人的责备。示例:西邻方责言,东市又相斫。(清 黄遵宪《番客篇》)
- 7 言出祸随
- 见“言出祸从”。出处:《明史·邹智传》:“吾非不欲言,言出则祸随,其谁吾听?”语法:言出祸随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8 盗锺掩耳
- 《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则鍾大不可負,以椎毁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掩)其耳。”后以“盜鍾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爲之而欲人不知,言之而欲人不聞,此猶捕雀而掩目,盜鍾而掩耳者,只以取誚,將何益乎?”《云笈七籤》卷九十:“若人不知則鬼神知之,鬼神已知而云不知,是盜鍾掩耳之智也。”亦省作“ 盜鍾 ”。 南朝 梁 任昉 《劝进今上笺》:“惑甚盜鍾,功疑不賞,皇天后土,不勝其酷。”
- 9 谈言微中
- 微中:微妙而又恰中要害。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序》:“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语法:谈言微中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范学台幕中查一个童生卷子,尊公说出何景明的一段话,真乃“谈言微中,名士风流。”(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
- 10 欲言无声
- 形容想说又说不出来出处:冰心《最后的安息》:“猛然看是惠姑,眉眼动了几动,只显出欲言无声欲哭无泪的样子。”语法:欲言无声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1 言为心声
- 言:语言。语言是表达内心活动的声音。指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感的反映。出处:汉 扬雄《法言 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语法:言为心声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分句;用于书面语。示例:言为心声,从一个人平时的言谈之中,就可以了解他的思想状况。
- 12 目见耳闻
- 亲眼看见,亲耳听到。出处: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语法:目见耳闻作谓语、定语;指亲自见闻。示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0回:“事事都是大尹自己目见耳闻,何须又问证见?”
- 13 言高语低
- 说话不知轻重,没有分寸。出处: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店小二云:‘小人早晚言高语低,耽待些儿。’”语法:言高语低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
- 14 面从背言
- 从:听从,顺从。当面顺从,背后乱说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当时皆谓祸不及身,面从背言,不以为患。”语法:面从背言作谓语、定语;用于人表里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