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步不前简介
止步不前的意思
解释:
指某人或某事没有进展,比喻安于现状。
成语造句
- 1.生活像溪流,总会遇到困难。如果因此而垂头丧气就会止步不前,如果能像溪流一样微笑着,唱着欢快的歌,就可以轻松的度过,最终到达幸福的彼岸。
- 2.自学如果缺乏恒心,专业知识就无法得到巩固;如果没有事业心,遇到困难就会止步不前,甚至半途而废。
- 3.挫折就像一块巨石。懦弱的人,面对他,止步不前;坚强的人,依靠它,站得更高。诚信就像一面神镜。奸佞的人,面对它,原形毕露;善良的人,依靠它,识别真伪。
- 4.在生活的旅途中,最危险的不是悬崖悄壁,而是在如花似锦的坦途中因迷恋路旁风景而止步不前,或误入歧途。
- 5.等待没什么,因为在等待的同时你可以决定做些什么,可以让自己变好。等待唯一糟糕的情况是,你在等待的同时止步不前,最后既没等来想要的又丢失了自己。
- 6.生活如美人的脸,总是半遮半掩。没有人生来就对生活熟悉。我们在生活的小路上对事物总是由不熟悉继而变为熟悉。人们常说,熟能生巧,我们就应该只掌握熟悉的,放弃一切新的事物而止步不前吗。
止步不前相关词语
- 1 不辨龙蛇
- 辨:辨别,明察。是龙是蛇不加分辨。形容不分优劣,不识好坏出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二折:“如今那宪台疏乱滚滚当路豺狼,选法弊絮叨叨请俸日月,禹门深眼睁睁不辨龙蛇。”语法:不辨龙蛇作谓语、定语;指人分辨能力差。
- 2 迟疑不断
- 犹言迟疑不决。出处:唐 韩愈《沦淮西事宜状》:“迟疑不断,未有能成其事者也。”语法:迟疑不断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3 不倾之地
- 即不败之地出处:《管子·度地》
- 4 不切实际
- 不符合实际出处: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语法:不切实际作谓语、定语;用于虚幻的想法。示例:在确定销售计划之前,应先进行市场调查,以免做出不切实际的预测。
- 5 情不可却
- 情面上不能推却。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回:“闺臣、红蕖众姊妹也再再相留,紫菱情不可却,只得应允。”语法:情不可却作宾语、定语;指情面上不能推却。示例:凌叔华《中秋晚》:“敬仁觉得情不可却,只得坐下夹了起来送到嘴内。”
- 6 不问三七二十一
-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5回:“逛窑姐儿的人,倘给老爷查着了,他不问三七二十一,当街就打。”语法:不问三七二十一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不顾一切。示例:朱自清《回来杂记》:“一个警察走来,不问三七二十一,抓住三轮车夫一顿拳打脚踢。”
- 7 不亦乐乎
- 亦:也;乎:文言文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不也是快乐的吗?后用以形容事态发展到过甚的地步。出处:先秦孔子《论语 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语法:不亦乐乎偏正式;作补语;形容动作、状态到了极端地步。示例:哎,那骂得可真也是不亦乐乎。(郭沫若《屈原》第五幕)
- 8 不可开交
- 开:解开;交:纠缠。不能解脱纠缠。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吴赞善听到这里,便气的不可开交。”语法:不可开交偏正式;作补语;形容无法了结,不能摆脱。示例:他这几天正忙得不可开交,以后再找他吧。
- 9 力所不逮
- 指能力达不到出处:《百正集送苟厚夫学正之昌国序》
- 10 闇室不欺
- 据 汉 刘向 《列女传·卫灵夫人》载, 卫大夫 蘧伯玉 仁智敬上,夜间乘车过 卫灵公 阙,按照礼制下公门,式路马,不以闇昧废礼。后因以“闇室不欺”谓在无人看見的地方,也不作昧心事。《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王荣暨妻刘氏墓志》:“闇室不欺,託生安養。”参见“不欺暗室 ”。
- 11 乐不思蜀
- 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出处: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语法:乐不思蜀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示例: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鲁迅《月界旅行》第七回)
- 12 不可侵犯
- 不能侵凌触犯出处: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德国愿意停止反苏,愿意放弃所谓《防共协定》,承认了苏联边疆的不可侵犯。”语法:不可侵犯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利益等。
- 13 不言而信
-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语法:不言而信作谓语;指人的威望等。示例:尧舜之世,正百官而诸侯服,去四凶而天下安,不言而信,不怒而威。(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 14 赏罚不明
- 赏罚不清楚不明白。该奖赏的不奖赏,该惩罚的不惩罚。出处: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赏罚》:“夫将专恃生杀之威,必生可杀,必杀可生,忿怒不详,赏罚不明,教令不常,以私为公,此国之五危也。”语法:赏罚不明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33回:“可笑那重贵赏罚不明,纵容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