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戈为武简介
止戈为武的意思
解释:
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语法:
止戈为武主谓式;作定语;含褒义。
示例: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7回:“止戈为武,穷寇勿追。”
止戈为武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止戈之武
成语造句
- 1.止戈为武,大抵就是这样一种宽怀吧。
- 2.止戈为武,这么简单的问题连初入武道的小学生都知道,教官你还拿来问我们?
- 3.止戈为武,血刀灵塔终将谱写传奇!《救世传奇》——零钞著。
- 4.那是你们柳生派的奥义,中国武术的奥义是止戈为武,武术是仁义之道,修练身心之道,岂能以杀止戈?
- 5.止戈为武倒也算不上什么错处,只不过学生以为此话乃是‘以暴制暴’之意,而不是那帮腐儒所认为的‘休止兵戈’。
- 6.生逢其时,枉负堂堂七尺之躯苟且偷生,怎是男儿所为?乱世军人就该用自己的热血和英勇从而止戈为武,争来国家的稳定,百姓的安宁。
止戈为武相关词语
- 1 咬血为盟
- 谓咬臂出血,发誓定盟,以示坚决。
- 2 修文演武
- 演:演习。操演兵马,修明文教。指文武并重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5回:“终日修文演武,讲论兵机战法。”语法:修文演武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偃革倒戈
- 指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出处:元·刘壎《隐居通议·经史一》:“偃革倒戈,归马放牛,乃灭殷以后事;今楚汉相持,正是兵锋之交,而言及此,曾不顾其为迂,何也?”语法:偃革倒戈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 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五:“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听人说的靠不住。” 刘真 《春大姐》:“ 玉春娘 嘴里虽没有说出,心里可老是相信着那句老话: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 5 以谋为本
- 把计谋作为用兵的根本。出处:明·无名氏《投笔肤谈》:“本谋者,以谋为本也。”
- 6 误石为宝
- 真假不辨
- 7 弄文轻武
- 弄:戏弄,玩弄。耍弄文士的策略,轻视运用武力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5回:“绍怒曰:‘汝等弄文轻武使我失大义!’”语法:弄文轻武作谓语、定语;指轻视武力。示例:弄文轻武的做法太片面了
- 8 櫜弓戢戈
- 亦作“櫜弓戢矢”。《诗·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櫜弓矢。”谓收藏干戈弓矢。后因以“櫜弓戢戈”谓停息战事。出处:《诗经·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櫜弓矢。”语法:櫜弓戢戈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休战。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术传》:“是以未获从命,櫜弓戢戈。”
- 9 见义必为
- 谓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语法:见义必为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示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俺赵某一生见义必为,万夫不惧。”
- 10 各自为战
- 指各自独立行战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语法:各自为战主谓式;作谓语;指各自独立行战。示例:后来他们被敌人隔开,各自为战。(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
- 11 转嗔为喜
- 由生气转为喜欢。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徐大军机一看,数目却比别的门生不同,因此方转嗔为喜,解释前嫌。”语法:转嗔为喜作谓语、定语;指改变情绪。示例:徐大军机一看,数目却比别的门生不同,因此方转嗔为喜,解释前嫌。(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
- 12 叹观止矣
- 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的季札在鲁国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观止矣。”
- 13 止谈风月
- 止:只,仅。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出处:《南史·徐勉传》:“今昔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语法:止谈风月作谓语;指不谈政事。
- 14 难以为继
- 难于继续下去。出处:《礼记·檀弓上》:“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语法:难以为继作谓语、分句;指难以继续下去。示例:邓小平《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这确是难以为继的状态,确实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人民不能容忍,我们党也不能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