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俱静简介
万籁俱静的意思
解释:
籁:古代的一种箫,泛指声音;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静:安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处:
清·许奉恩《里乘》第三卷:“漏二下,行踪已绝,万籁俱静。”
语法:
万籁俱静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安静。
示例:
茅盾《风景谈》:“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
成语造句
- 1.现在已经使凌晨时分,万籁俱静,这原本应该是一个平静的夜晚。
- 2.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万籁俱静。
- 3.周遭万籁俱静,没人在意他是什么时候偷偷走出来的。
- 4.慢慢的笛音杳不可闻,最后万籁俱静。
- 5.高山流水,万籁俱静,惟泉水淙淙,疑是十万八千里外,月宫嫦娥抚琴击筑,明快的乐音把人带入了神仙境界。
- 6.这样万籁俱静的夜晚,我的梦只有星星的微光和深夜凉风的造访。
英语翻译
- 英语:
All is quiet and still.
- 俄语:
всё погружается в тишину
万籁俱静相关词语
- 1 方寸万重
- 方寸:指心。万重:多话。心里头有千言万语。出处:皇甫牧《步非烟》:“方寸万重,悉候晤语。”语法:方寸万重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方寸万重,悉候晤语。(皇甫牧《步非烟》)
- 2 人千人万
- 形容人多。
- 3 玉石俱烬
- 美玉和石头一样被烧毁。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出处:北齐·邢子才《广平王碑文》:“群心在辰,横流具及,山崩川斗,星筼日销,昆岳既毁,玉石俱烬。”语法:玉石俱烬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同归于尽。
- 4 动静有法
- 动:行动;静:静处;法:法则。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规则。指行动合乎规范出处:《金史·后妃传赞》:“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已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语法:动静有法作定语、宾语;指行动合乎规范。
- 5 山呼万岁
- 山呼:指臣下对皇帝高呼万岁。封建时代臣下祝颂皇帝的一种礼仪。
- 6 偷闲躲静
- 指偷懒。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第一个凤姐事多任重,别人或可偷闲躲静,独他是不能脱得的。”语法:偷闲躲静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偷懒。
- 7 面面俱全
- 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一般化。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这位单道台办事一向是面面俱到,不肯落一点褒贬的。”
- 8 千真万真
- 形容情况非常确实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是小的伏侍他上马,又是小的剥他的衣服,面貌认得仔细,千真万真是他。”语法:千真万真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确实。示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5回:“提起姐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都不如宝丫头。”
- 9 风恬浪静
- 恬:平静,安适;静:安静。风很安逸,浪很安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若不亏得一个人有主意,处置风恬浪静,不知炒到几年上才是了结。”语法:风恬浪静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旅途。示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探春于某日到了任所,择了某日吉时送了你妹子到了海疆,路上风恬浪静,合家不必挂念。”
- 10 万室之邑
- 万室:万户;邑:城镇,指封地。有万户居民的城镇。出处:《商君书·兵守》:“四战之国,不能以万室之邑,舍巨万之军者,国危。”
- 11 千差万错
- 指差错很多或很大。出处:梁启超《节本明儒学案·定宇语录》:“学问从身上寻求,纵千差万错,走来走去,及至水穷山尽,终要到这路上来。”语法:千差万错作宾语、定语;指错误多。
- 12 万里未归人
- 指远行在外的人还没有回来。出处:唐·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诗:“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 13 寝食俱废
- 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出处:宋·洪迈《夷坚志·沈见鬼》:“夏六月,真若赤目,肿痛特甚,寝食俱废。”语法:寝食俱废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最令我寝食俱废,乐而忘返的,是传统的、一年一度的书会。曹靖华《雪雾迷濛访书画》
- 14 万顷碧波
- 形容水面或天空一片碧绿或碧蓝出处:《玉山堂文集·浩然台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