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之计简介
楚歌之计的意思
解释:
《汉书·高帝纪下》:“扞刘邦呴围羽垓下。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后因用“楚歌之计”谓攻心之术。
出处:
《汉书·高帝纪下》:“扞刘邦呴围羽垓下。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
语法:
楚歌之计作宾语;用于用计。
示例:
待念头散了,就好去收他,也是个‘楚歌之计’。清·袁于令《西楼记·集艳》
成语故事
-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攻占秦都以后,烧杀掳掠,人民怨声载道。汉王刘邦趁机出击想衣锦还乡的项羽,让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并设下“四面楚歌”之计,项羽以为汉军已经攻占楚地,以为天要灭他,只好边饮酒边唱歌,悲壮自刎身亡
楚歌之计相关词语
- 1 远虑深计
- 深远的思虑出处:《晋书·文六王传》:“宜远虑深计,不可专守一志。”语法:远虑深计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2 弃之度外
- 谓根本不放在心上。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周孔之业,弃之度外。”语法:弃之度外作谓语;指不放在心上。
- 3 终身之恶
- 终身:人的一生;恶:丑。终身的丑陋行为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孙林父违穆子之戒,故陷终身之恶。”语法:终身之恶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4 万物之灵
- 万物:泛指天地间的所有生物;灵:聪明、灵巧。世上一切物种中最有灵性的。指人而言。
- 5 秦晋之盟
- 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2卷:“那时待老身寻访他来,与娘子续秦晋之盟,岂不美乎!”语法:秦晋之盟作宾语;泛指两家联姻。示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年伯黄先生,位尊德重,求使主秦晋之盟,则唯命是听。”
- 6 贪天之功以为己力
- 贪: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语法: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7 众楚群咻
- 指众多的楚国人共同来喧扰。后指众多外来的干扰。出处:语出《孟子 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语法:众楚群咻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百工居肆欲其专也;众楚群咻,喻其散也。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词采》
- 8 杞天之虑
- 同“杞人忧天”。亦省作“杞虑”。出处:鲁迅《而已集·忧‘天乳’》:“我曾经也有过‘杞天之虑’,以为将来中国的学生出身的女性,恐怕要失去哺乳的能力,家家须雇乳娘。”语法:杞天之虑作主语、宾语;多用于劝诫人。
- 9 覆车之戒
- 比喻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出处:《晋书 庾纯传》:“纯以凡才,备位卿尹,不惟谦敬之节,不忌覆车之戒,陵上无礼,悖言自口。”语法:覆车之戒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失败的教训。
- 10 冬日之阳
- 冬天里太阳的光和热。比喻人民所向往的仁政。出处:《逸周书·大聚解》:“王若欲求天下民,先设其利而自至,譬之若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不召而民自来,此谓归德。”
- 11 尽地主之谊
- 地主:当地的主人;谊:通“义”。尽本地主人应尽的义务,指招待外地来客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语法:尽地主之谊作谓语;用于交往。示例:今天该我尽地主之谊了
- 12 肤受之言
- 肤:肤浅;受:感受。指肤浅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论。也指不切合实际的言辞。出处:《后汉书·杨璇传论》:“风景之赏未甄,肤受之言互及。”语法:肤受之言作主语、宾语;用于说话。
- 13 度人之腹
- 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含有贬义的意思。
- 14 不刊之说
-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出处: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语法:不刊之说作宾语;形容不能改变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