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余悸简介
心有余悸的意思
解释:
指可怕的事情虽已过去;心里还感到害怕。悸:因为害怕而心跳。
出处:
柳洲《风雨桃花洲》:“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庄稼全毁了。’”
语法:
心有余悸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例:
如果他第一次在路上遇到的只是井绳,他就不会心有余悸了。(孙犁《奋勇地前进、战斗—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
成语造句
- 1.小时候由于顽皮被开水烫伤的记忆刻骨铭心,至今想起来,我还心有余悸呢。
- 2.对于同学们昨天的恶搞,我今天仍心有余悸。
- 3.直到如今,回想起家乡那场洪水毁家冲田的事,我还心有余悸。
- 4.很多仍心有余悸的投资者一直在从股市撤资。
- 5.说起那天晚上的经历,他至今心有余悸,好像经历了一场噩梦。
- 6.小动物们尽管对黄鼠狼心有余悸,却都好奇地等待着演讲会的开始。
英语翻译
- 英语:
shudder at the thought of
- 日语:
恐怖(きょうふ)が去(さ)らずびくびくしている
- 俄语:
не полностью оправиться от испуга
- 其他:
<德>die Angst wirkt noch nach <der Schrecken sitzt jm noch in den Knochen><法>n'être pas encore revenu de sa frayeur
心有余悸相关词语
- 1 有负众望
- 辜负众人的期望。语法:有负众望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我没能完成任务,真是有负众望
- 2 腹心之疾
- 腹心:比喻要害处;疾:疾患。比喻要害处的祸患。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六年》:“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语法:腹心之疾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要害处的祸患。示例:陛下只知行乐欢娱,歌舞宴赏,作一己之乐,致万姓之愁,臣恐陛下不能享此乐,而先有腹心之患矣。(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十八回
- 3 有言在前
- 已以有话说在前头。指事先打了招呼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只是有言在前,一字也不敢开口。”语法:有言在前作谓语、状语;指事先打了招呼。
- 4 将无做有
- 见“将无作有”。出处:熊龙峰《张生彩鸾灯传》:“常时节将无做有,几回价送暖偷寒。”语法:将无做有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5 身心交病
- 交:同时;病:疲惫;困乏。身体和精神都疲惫。出处:鲁迅《而已集》:“至于我呢,前年已经四十五岁了,而且早已身心交病,似乎无须这么宝贵生命,思患豫防。”语法:身心交病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形容人疲惫的样子。示例:我再斗下去,也许会“身心交病”。(鲁迅《而已集 答有恒先生》)
- 6 火烛小心
- 火烛:泛指能起火的东西。原指谨防失火。亦泛指处事小心谨慎。出处:清 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你点火把送贾老爷回府,你就家去罢。家中门户火烛小心。”语法:火烛小心作宾语、定语;用于防火。示例:你悄悄跟老张去说,叫他去找‘主顾’,要有钱人家的子弟,肚子里‘火烛小心’而急于想中举的;每一个六千银子,另加两成小费。高阳《清官册 科场大狱》
- 7 称心如意
- 称:符合;称心:符合心愿。完全符合心意。出处:宋 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语法:称心如意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合符心意。示例:但是这个贵州,十分瘠苦,处万山之中,又是晴少雨多,吃的、用的、穿的,无一样能够称心如意。(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五)
- 8 眩目惊心
- 使人眼花心惊。出处:宋刘氏《重修文宣王庙记》:“增华崇丽,眩止惊心。”语法:眩目惊心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齿少心锐
- 年轻气盛,锐意进取。出处:唐·柳宗元《上门下李夷简相公陈情书》:“宗元曩者齿少心锐,径行高步,不知道之艰以陷于大厄。”语法:齿少心锐作谓语、定语;用于年轻人。
- 10 尺有所短
- 比喻事物有其短处,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合适的出处: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下卷:“元长士章,并有盛才,词美英净,至于五言之作,几乎尺有所短。”语法:尺有所短作宾语、定语;指事物都有短处。示例:比喻又自然存在它的‘尺有所短’之处,任何比喻都仅仅是对比之中的一点罢了。秦牧《跋》
- 11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 积:聚;庆:福。积德的人家,子孙必然会得到福泽出处:《周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语法: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何不遵著《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意,替父母多做好事,广积阴功,日后安享余庆之福?”
- 12 心上心下
- 形容心神不安。出处:巴金《家》二三:“觉新连忙到房里去把信写好,叫袁成送去。但是这也还不能使众人安心。众人还是心上心下的,害怕送信的袁成还没有回来,一连兵就开进来了。”
- 13 毫不关心
- 对人对事态度冷淡,丝毫不在意出处: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有的部分对群众利益毫不关心,而尽情地耗费人力和物力。”语法:毫不关心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态度冷淡。示例:林海音《晚晴》:“他竟变得对桥牌毫不关心了。”
- 14 沥血叩心
- 剖露心胸。比喻竭尽忠诚、恳挚的心意。出处:南朝·梁·梁元帝《与诸藩令》:“沥血叩心,枕戈尝胆,其何故哉。”语法:沥血叩心作定语、状语;指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