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怪气简介
阴阳怪气的意思
解释: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出处: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他们哪一个是想顺我的心?哪一个不是阴阳怪气?”
语法:
阴阳怪气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他们哪一个上想顺我的心?哪一个不是阴阳怪气。(曹禺《北京人》第二幕)
成语造句
- 1.他这个人阴阳怪气的,谁都瞧不起,和谁都合不来。
- 2.这人平时总是阴阳怪气、两面三刀的,你要留个心眼,以免上当。
- 3.马戏团小丑提刀在手,阴阳怪气地大喊“:看我来个当场出彩!”。
- 4.他讨厌他那副阴阳怪气、装腔作势的卑劣相。
- 5.小王不好好工作,说话也总是阴阳怪气的。
- 6.一位快嘴舌的女人阴阳怪气地说:“够派”。
英语翻译
- 英语:
deliberately ambiguous speaking <mystifying manner>
- 日语:
(態度などが)陰険(いんけん)である。つむじ曲(まが)りで皮肉屋(ひにくや)
- 俄语:
чудáчество <стрáнность>
阴阳怪气相关词语
- 1 秋阳杲杲
- 秋阳:秋天的太阳.。杲杲:日出之容,明亮的样子。秋天的太阳刚刚升起,分外明亮。
- 2 反阴复阴
- 迷信说法,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推算祸福和婚姻成败。指象征婚姻难成出处:元·关汉卿《调风月》第四折:“今年见吊客临,丧门聚,反阴复阴,半载其余。”语法:反阴复阴作宾语、定语;用于迷信等。
- 3 一脉同气
- 谓出于同源。指同胞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出处:《醒世姻缘传》引起:“兄弟本是合爹共娘生的,不过分了个先后,原是一脉同气的。”语法:一脉同气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出处:《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语法: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作宾语、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示例:此外都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日夕过从,纵谈甚乐。(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一回)
- 5 屏声息气
- 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只见两三个小丫头都在这里,屏声息气齐齐的伺候着。”语法:屏声息气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高度集中。示例:只见两三个丫头都在那里屏声息气,齐齐地伺侯着。(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 6 盛气临人
- 盛气:含着怒气;临:面对。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出处:宋·楼钥《汪公行状》:“约束严峻,已量之田隐藏亩步,不以多寡率至婛配,盛气临人,无敢忤者。”语法:盛气临人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傲慢自大。
- 7 扬眉吐气
- 扬眉:扬起眉头;吐气:吐出怨气、闷气。形容摆脱压抑心情后的高兴;得意的神情。出处: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语法:扬眉吐气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只要将来做了八府巡按,妈也就可以扬眉吐气了。(巴金《家》十二)
- 8 负才使气
- 见“负才任气”。出处:《北史·薛憕传》:“常郁郁不得志,每在人间,辄陵架胜达,负才使气,未尝趋世禄之门。”语法:负才使气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 9 吹气如兰
- 见“吹气胜兰”。出处:清·陈裴之《汀烟小录·闰湘居士序》:“个侬吹气如兰,奉身如玉。”语法:吹气如兰作谓语、定语;用于文辞等。示例:彭羡门惊才绝艳,词家推为独步。王阮亭称其吹气如兰,每当十郎,辄自愧伧父。清·王晫《今世说·企羡》
- 10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语法: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比喻事物繁多,应付不及。示例:这使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感受。(秦牧《摔坏小提琴的故事》)
- 11 重足屏气
- 谓畏惧之甚。出处:《宋书·柳元景传》:“师祖严暴无常,元景虽荷宠遇,恒虑及祸。太宰江夏王义恭及诸大臣,莫不重足屏气,未尝敢私往来。”语法:重足屏气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示例:令萱则自太后以下,皆受其指麾;提婆则唐邕之徒,皆重足屏气;杀生与夺,唯意所欲。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四年》
- 12 恬不为怪
- 恬:安然;为:认为。指看到不合理的事物,毫不觉得奇怪。出处:东汉 贾谊《治安策》:“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语法:恬不为怪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因喻及高纲身为汉军,且为高其佩之子,世受国恩,乃有此等悖逆之事,恬不为怪。(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 附记编行堂集事》)
- 13 鸣凤朝阳
-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郑玄笺:“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下,观可集止,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后集。梧桐者,犹明君出也。生于朝阳者,被温仁之气,亦君德也。”后因以“鸣凤朝阳”比喻贤臣遇明君。出处:《诗经·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李善感直言不讳,竞称鸣凤朝阳。”语法:鸣凤朝阳作宾语、定语;用于人才得以重用。示例:鸣凤朝阳尺五天,匆匆忽过白鸥边。宋·范成大《刘德修少卿避暑惠山因便寄赠》诗
- 14 装妖作怪
- 装扮妖怪骗人。比喻故意做作,把事情弄得玄妙莫测。出处:清 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 白堤政迹》:“只应送来这些诗,不是陈腐,就是抄袭,若要新奇,便装妖作怪,无一首看得上眼。”语法:装妖作怪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说有鬼神,就可以装妖作怪,鼓惑乡愚,其志不过如此而已。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