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正腔圆简介
字正腔圆的意思
解释:
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接着便也说了这一句谚语,字正腔圆,果然是道地的无锡话。”
语法:
字正腔圆联合式;作宾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他的字正腔圆的唱功让人佩服
成语造句
- 1.演唱时口不能张,不能启,蜡烛不倒灯不灭,还要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展现了演员深厚的功底。
- 2.某天清晨,正在熟睡的栀子被院外一阵阵字正腔圆的京剧念白惊醒。
- 3.舞台上虽然锣鼓喧天,但丝毫没有影响他那字正腔圆的歌声。
- 4.无论在新加坡或到中国去,这些年轻人要与中国人进行日常生活交流并不成问题,即使他们所讲的华语称不上是字正腔圆的京片子,但他们所发出的标准语音,可能比福建省闽南人的华语还容易让人听懂。
- 5.王健康尽管是客套的谦词,又尽力地保持平和,但字正腔圆的拿腔拿调,还是有着浓重的京韵的味道。
- 6.谁都想不到,一个岁的女人,在舞台上跳跃腾挪,身轻如燕,不减当年的娇健;唱腔优美、字正腔圆,金嗓子一震满堂。
英语翻译
- 英语:
sing or speak with a clear and rich tone
字正腔圆相关词语
- 1 平心持正
- 主持公正,无所偏倚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苏武传》:“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语法:平心持正作谓语;指为人公正。
- 2 齩文嚼字
- 同“咬文嚼字 ”。清 杨懋建 《京尘杂录·长安观花记》:“然對客無齩文嚼字態。”《何典》第六回:“你只曉得讀了幾句死書,會齩文嚼字,弄弄筆頭。”
- 3 聪明正直
-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出处:《左传 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语法:聪明正直作谓语、定语;指行为正直无私。示例:那包爷(拯)自小聪明正直,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 4 十字街头
- 指纵横交叉;繁华热闹的街道。也指人世间;现实社会。出处:元 无名氏《村乐堂》:“则这金钗儿是二人口内的招伏状,更压着那十字街头犯由榜,这公事不虚诳。”语法:十字街头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大众谋生场所。示例:其实世界上你所深恶的和期望的,走到十字街头,还不是一样么?(鲁迅《两地书》七八)
- 5 清源正本
- 谓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出处:《文史知识》:“对每一种文体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需要客观地分析,清源正本,了解其在历史长河中所起的作用。”语法:清源正本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正儿巴经
- 亦作“正儿八经”。亦作“正二八摆”。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真正的;确实的。
- 7 必也正名
- 指必须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出处:《论语 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语法:必也正名作谓语;指名声。示例:必也正名,各司其局,古人所守,某敢忘之?宋·王谠《唐语林·方正》
- 8 归正返本
- 归:回返。返归于根本之源出处:晋·常璩《华阳国志·李特雄寿势志》:“上书劝寿归正返本,释帝称王。”语法:归正返本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9 归邪返正
- 返:回归。指改正错误,返回正确道路出处:唐·韦表微《麟台碑铭》:“周虽不纲,孔实嗣圣,《诗》《书》载删,《礼》《乐》大定,惩恶劝善,归邪返正。”语法:归邪返正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10 回邪入正
- 犹言改邪归正。出处:隋·吉藏《三论玄义》卷下:“《百论》为回邪入正。”语法:回邪入正作谓语、宾语;指重新做人。
- 11 清正廉洁
- 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出处:陆文夫《上山的和下山的》:“因为有很多人开始时都是想当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天长日久之后就忘记了初衷。”语法:清正廉洁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示例: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五回:“高阁老是一等一的清正廉洁之臣。”
- 12 戴圆履方
- 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内能治身,外能得人。”语法:戴圆履方联合式;作谓语;同戴天履地。
- 13 上梁不正下梁歪
- 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出处:晋 杨泉《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语法:上梁不正下梁歪复句式;作宾语、分句;。示例:茅盾《锻炼》:“上梁不正下梁歪,伤兵们果然做得过分一点。”
- 14 面面俱圆
- 同“面面俱到”。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只有单道台却做了一个面面俱圆:抚台见面夸奖他,说了能办事;领事心上也感激他弹压百姓,没有闹出事来,见了抚台亦很替他说好话;至于绅衿一面,一直当他是回护百姓的,更不消说得了。”语法:面面俱圆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全面。示例: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咸丰5年4月20日》:“足以允服人心,面面俱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