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涯之戚简介
无涯之戚的意思
解释:
无尽的忧伤。涯:边际。戚:忧伤。
出处:
唐·韩愈《蔡十二郎文》:“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语法:
无涯之戚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他陷入无涯之戚之中
无涯之戚相关词语
- 1 甘馨之费
- 甘:甜;馨:芳香。指供养双亲的费用出处:唐·白居易《谢官状》:“养阙甘馨之费,病乏药石之资。”语法:甘馨之费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2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 用:任用;行:做,实行;舍:不用;藏:退隐。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语法: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作定语;用于处事。
- 3 不羁之民
- 羁:束缚;民:百姓。不受束缚的百姓。指不甘就范的民众出处:汉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语法:不羁之民作宾语;指不甘就范的民众。示例:吉普赛人酷爱自由,是所谓的不羁之民。
- 4 个中之人
- 指曾亲历其间或深明其中情理的人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七卷:“据下官看起来,不是个中之人。”语法:个中之人作主语、宾语;指局内人。
- 5 贫无置锥
- 犹言贫无立锥。语本《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出处:语出《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语法:贫无置锥作谓语、定语;指十分贫穷。示例:贫无置锥人所怜,穷到无锥不属天。宋·黄庭坚《赠陈师道》诗
- 6 悄无声息
- 悄:静。静悄悄的,听不到任何声音。指非常寂静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4回:“此时再听,就悄无声息了。”语法:悄无声息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寂静。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2章:“这事已经半年多了都悄无声息,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去公社告状呢?”
- 7 同休等戚
- 见“同休共戚”。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费诗传》:“同休等戚,祸福共之。”语法:同休等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无以自解
- 自己没有能够用来排解的办法。出处:《新唐书·叛臣上》:“然怀恩怏怏,又性强固,不肯为谗毁屈,无以自解,乃上书陈情。”
- 9 无边无垠
- 见“无边无际”。出处:茅盾《白杨礼赞》:“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语法:无边无垠作谓语、定语;形容广阔。
- 10 更无长物
- 更:再;长物:多余的东西。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回:“字画不过三五张,俱是法书名绘,几上一块黝黑的大英石,东墙上一张大瑶琴,此外更无长物。”语法:更无长物作谓语、定语;形容贫困。
- 11 枯骨之余
- 枯骨:白骨,引申为死人。比喻垂死的人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四卷:“华存卑贱,枯骨之余。自处尘垢,久染浊秽。”语法:枯骨之余作主语、宾语;指垂死的人。
- 12 负暄之献
- 暄:暖和。指把冬天晒太阳取暖的方法进献给国君。比喻所献出的东西并不贵重难得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杨朱篇》:“宋国有田夫……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脰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语法:负暄之献作宾语;用于自谦。
- 1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语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夏衍《代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建筑百丈高楼,不先打好地基是不行的。”
- 14 无关大体
- 对整个局势没有影响或关系。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9回:“这正叫做事属偶然,无关大体。”语法:无关大体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虽然偶有些“耳食之言,又大抵是无关大体的;要是错了,即使月久年深,也决不惜追加订正。(鲁迅《华盖集续编 不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