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自取柱简介
强自取柱的意思
解释:
谓物性过硬则反易折断。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语法:
强自取柱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强自取柱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强自取折
强自取柱相关词语
- 1 争强显胜
- 犹争强好胜。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出处:《群音类选 北腔类 海神记 王魁诉神》:“恐怕他褒贬村,争强显胜各挝俊,惟求鸨儿心内喜。”语法:争强显胜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2 万物自化
- 自化:自然变化。一切事物都按照本身的规律而自然变化。出处:《老子》第三十七章:“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 3 自视甚高
- 把自己看得很高(多指身分,学识等)。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6回:“我暗想这个人自视甚高,看来文字总也是好的,便不相强。”语法:自视甚高作谓语、定语;多指身分,学识等。示例:我暗想这个人自视甚高,看来文字总也是好的,便不相强。(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六回)
- 4 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 一朝:一旦。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作威作福出处:唐·高武仲《中兴间气集》:“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语法: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人掌权后。
- 5 植党自私
- 见“植党营私”。出处: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借多陵寡,植党自私,于是战斗以兴。”语法:植党自私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结党营私。示例:要预防一个人植党自私,就必须防微杜渐
- 6 差强人意
- 差:稍微地;强:振奋。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语法:差强人意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尚能令人满意。示例:我得了这一封信,似乎还差强人意。(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六回)
- 7 敝帚自享
- 犹言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自己却很珍惜。出处:清 包世臣《艺舟双楫 书刘文清后》:“唯余事斯,素有微契,而敝帚自享,从无连篇累牍之作。”语法:敝帚自享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爱惜自己的东西。
- 8 自贻伊戚
- 贻:遗留;伊:此;戚:忧愁,悲哀。比喻自寻烦恼,自招忧患。出处:《诗经 小雅 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语法:自贻伊戚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审得甄廷诏误用药而死于淫,春花婢醉汇事而死于悔,皆自贻伊戚,无为可抵。(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 9 善自珍重
- 好好地保重自己。出处:暂时空缺
- 10 山木自寇
- 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出处:《庄子·人世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语法:山木自寇作定语;指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 11 自相惊忧
- 自己人互相惊动扰乱,造成不安。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语法:自相惊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12 自高自大
- 认为自己又高又大。形容自以为了不起。出处:三国 韦昭《国语》集解:“求掩盖人以自高大,则其抑退而下益甚也。”语法:自高自大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人要是自高自大,瞧不起别人,就不能进步。
- 13 怡然自足
- 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出处:《西湖佳话·孤山隐迹》:“三十余年,而从无一日不怡然自足,诚心甘心于隐,而非假借也。”语法:怡然自足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14 各自为战
- 指各自独立行战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语法:各自为战主谓式;作谓语;指各自独立行战。示例:后来他们被敌人隔开,各自为战。(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