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焚徙薪简介
未焚徙薪的意思
解释:
在火患之前就先将柴薪搬开。比喻防患于未然。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这枢密院官都是怕事的,只晓得临渴掘井,那会得未焚徙薪?”
语法:
未焚徙薪作谓语、定语;用于事先预防。
未焚徙薪相关词语
- 1 防患于未然
-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出处:《周易 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语法:防患于未然作谓语、宾语;指在事故发生前防范。示例:臣闻防患于未然者易,除患于已然者难。(明 马文升《添风宪以抚流民疏》)
- 2 负薪之议
- 负薪:背柴,借指地位低微的人。下层人或卑贱者的议论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采择狂夫之言,不逆负薪之议。”语法:负薪之议作主语、宾语;用于口语。
- 3 犊牧采薪
- 喻指老而无妻的人。语法:犊牧采薪作宾语、定语;指老光棍。示例:犊牧采薪的意思很多人不知道
- 4 羽毛未丰
- 小鸟的羽毛还没有长全(丰:丰满)。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语法:羽毛未丰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示例:但这好象“中日亲善,同存共荣”之说,从羽毛未丰的无产者看来,是一种欺骗。(鲁迅《二心集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 5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 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语法:明察秋毫,不见舆薪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
- 6 扫地焚香
- 形容清闲幽静的隐逸生活
- 7 厝薪于火
- 厝:同“措”,放置;薪:柴。置柴堆于火之上。比喻潜伏着极大危机出处:《清史稿·诸王》:“躬蹈四罪,而犹逞志角力,谬欲收拾人心,是厝薪于火而云安,结巢于幕而云固也。”语法:厝薪于火作宾语、定语;比喻隐藏极大的祸患。
- 8 称薪量水
- 称:衡量轻重;薪:柴;量:测量。比喻持家节俭或过于吝啬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安老爷虽是研究铸史的通品,却是个称薪量水的外行。”语法:称薪量水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示例:过日子到了称薪量水的地步,人就没有希望了
- 9 米珠薪桂
- 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三》:“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语法:米珠薪桂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物价昂贵,人民生活很困难。示例:长安米珠薪桂,居大不易。(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 10 东飘西徙
- 谓到处漂流,迁徙无定。出处:明·陆采《明珠记·江会》:“几年间东飘西徙,今日里天教重会。大海船头,果有相撞时。”语法:东飘西徙作谓语、定语;指不稳定。
- 11 负薪之资
- 负薪:背柴,借指地位低微的人;资:资慧能力。指卑贱者的资质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臣以负薪之资,拔于陪隶之中,奉职宪台,擢授戎校。”语法:负薪之资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12 更仆未罄
- 换了几班侍者,谈话仍没有结束。出处:明·徐光启《刻紫阳朱子全集序》:“此真是非邪正,深言之即更仆未罄。”
- 13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出处:《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14 未可同日而语
- 指两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论。出处:宋·苏轼《放鹤亭记》:“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语法:未可同日而语作谓语;形容不能相比。示例:孙中山《裁兵宣言》:“渐进之与顿改,其图功之利钝,收效之速缓,昭然未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