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通道会简介
风通道会的意思
解释:
风:风俗,风气;通:通“同”,共同;会:共同。指风俗人情有共同之处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十二年》:“晋王与君邻藩,虽山河阻绝,风通道会,故来修好,君何怪焉!”
语法:
风通道会作谓语、定语;用于两地之间。
风通道会相关词语
- 1 条条大路通罗马
- 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出处: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语法:条条大路通罗马作宾语、分句;指“殊途同归”。示例: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不必着急
- 2 风姿绰约
- 风:风度;绰约: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出处: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我们往不远处一张餐桌上看,果然有个风姿绰约的女子独坐桌旁摆着筷子等菜。”语法:风姿绰约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书面语。示例:她那风姿绰约的神态让我着迷。
- 3 渊涌风厉
- 如水之涌,如风之疾。比喻谈吐滔滔不绝。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行品》:“士有机变清锐,巧言绮粲,揽引譬喻,渊涌风厉。然而口之所谈,身不能行。”语法:渊涌风厉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4 笼街喝道
- 喝道:古时官员出行差役叫行人让道。表示仪仗的威风出处:《旧唐书·温造传》:“臣闻元和长庆中,中丞行李不过半坊,今乃远至两坊,谓之笼街喝道。”语法:笼街喝道作宾语、定语;用于官员出行。
- 5 通时达变
- 同“通权达变”。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1回:“客新有从山东来者,曰蔡泽,其人有王伯之才,通时达变,足以寄秦国之政。”语法:通时达变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蔡东藩《明史演义》第六回:“你既自称豪杰,正当通时达变,何苦轻生?”
- 6 载道怨声
- 怨恨之声充满道路。形容不满情绪十分普遍出处:清·感惺《断头台·受献》:“笑雌黄舌饶,黑符心骄,绿豆儿眼小,博得个载道怨声碧汉高。”语法:载道怨声作宾语、定语;指极为不满。
- 7 遗风余韵
- 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韵致。出处:《朱子全书 治道一》:“此古之君子,所以成尊主庇民之功于一时,而其遗风余韵,犹有称思于后世者也。”语法:遗风余韵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在过去齐国、鲁国的都城,和一些戴着高高的帽子,宽大的衣袖的学者们,商讨学问,反复辩论,观察孔子的遗风余韵。吴晗《学习集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
- 8 风行草从
- 见“风行草偃”。出处:《后汉书·郎顗传》:“故《周南》之德,《关雎》政本。本立道生,风行草从,澄其源者流清,溷其本者末浊。”语法:风行草从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9 北道主人
- 北道上接待过客的主人。与“东道主人”同义。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邓晨传》:“光武曰:‘伟卿(邓晨)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语法:北道主人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东道主。示例:宋·洪迈《容斋随笔·北道主人》:“伟卿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
- 10 通达古今
- 通:通晓;达:到达。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物。形容知识渊博,见闻广博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赞》:“唯孟轲、孙况、董仲舒、司马迁、刘向、扬雄,此数公者,皆博物洽闻,通达古今。”语法:通达古今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学识等。
- 11 丢风撒脚
- 谓轻狂放肆。
- 12 穷通皆命
- 穷:不得志;通:通达。不得志和通达都是命中注定出处:元·马致远《残曲·女冠子》:“若论才艺,仲尼年少,便合封侯,穷通皆命也。”语法:穷通皆命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天道好还
- 旧指恶有恶报。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语法:天道好还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示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画皮》:“天道好还,但愚而迷者不寤耳。”
- 14 移风易俗
- 移、易:改变;俗:长期积累、沿袭下来的民俗习惯等的总和。指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乐记》:“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语法:移风易俗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示例:我们要移风易俗,形成讲科学的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