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风余韵简介
遗风余韵的意思
解释:
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韵致。
出处:
《朱子全书 治道一》:“此古之君子,所以成尊主庇民之功于一时,而其遗风余韵,犹有称思于后世者也。”
语法:
遗风余韵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在过去齐国、鲁国的都城,和一些戴着高高的帽子,宽大的衣袖的学者们,商讨学问,反复辩论,观察孔子的遗风余韵。吴晗《学习集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
成语造句
- 1.地方政府醉心于名人和古迹的遗风余韵,热衷于用有限的资金进行“名人故里”的豪赌,而置关乎民生的大事于不顾,使公共决策走向了极端。
- 2.过去若干年,人们对“游街示众”已经颇多反省,原本以为它寿终正寝了,但事实证明,这种方式今天看来仍然有其遗风余韵。
- 3.记者昨天从淮海街道获悉,继酒文化、食文化后,这已是今年第四次“遗风余韵”公共展出。
- 4.另一方面,可能造成地方政府醉心于名人和古迹的遗风余韵之中,而置关乎民生的大事于不顾,势必削弱政府的公信力,影响民众的向心力。
遗风余韵相关词语
- 1 风行草从
- 见“风行草偃”。出处:《后汉书·郎顗传》:“故《周南》之德,《关雎》政本。本立道生,风行草从,澄其源者流清,溷其本者末浊。”语法:风行草从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2 丢风撒脚
- 谓轻狂放肆。
- 3 风靡一时
- 靡:倒下;风靡:风行;随风一边倒。指时兴的风气。形容某种事物在一段时期内非常流行;像草木顺风倒向一边。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第15卷:“于是一时风靡,议论如出一口。”语法:风靡一时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流行。示例:《牡丹亭》的故事曾经那么风靡一时,赚了不少人的热泪,就是一个例证。(秦牧《幻想的彩翼》)
- 4 望风而逃
-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风:风声;气势。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曹操以百万之众,闻吾之名,望风而逃,今汝何人,敢不投降!”语法:望风而逃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汝、颖、光、黄等处,有土寇王善作乱,聚兵五十万,抢掠子女玉帛,杀人放火,甚是猖獗,官兵望风而逃。(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九回
- 5 道骨仙风
- 谓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出处:宋·程珌《喜迁莺·寿薛枢密》词:“道骨仙风,安排顿著,须是人间紫府。”语法:道骨仙风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风采。示例:神功大力,有时济困扶危,道骨仙风,尽可度人出世。明·冯梦龙《双雄记龙神遣救》
- 6 风僝雨僽
- 僝、僽:指憔悴、烦恼。形容人历尽苦难,非常烦恼和憔悴出处:元·滕斌《普天乐·色》曲:“春光过也,风僝雨僽,一叶秋来。”语法:风僝雨僽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示例:清·虞名《指南公·举义》:“八十年兵燹,苦历半生,嫠纬痛,如一昔风僝雨僽。”
- 7 盲风晦雨
- 同“盲风怪雨”。比喻困境。出处:杨笃生《新湖南》第五篇:“愈挫愈奋,愤盈旁魄,几使俄政府权力威命之所及,俱限于盲风晦雨之途焉。”语法:盲风晦雨作宾语、定语;用于天气等。示例:柳亚子《题》:“盲风晦雨凄其夜,起读先生《正气歌》。”
- 8 卖弄风骚
- 故意向人家炫耀自己的轻狂放荡。一般指轻浮的女子向男人挑逗。亦可解释为风尚、先驱,如独领风骚。
- 9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 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多指有偏见的批评。出处:《新华半月刊》1959年第2期:“那些还不觉悟的人就冷眼旁观,吹毛求疵,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语法: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复句式;作分句;指有偏见的批评。
- 10 飘风过耳
- 比喻对某件事情漠不关心或不当一回事。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任你说得舌敝唇穿,也只当做飘风过耳。”语法:飘风过耳作宾语、定语;同“耳旁风”。
- 11 幺弦孤韵
- 谓小曲的音韵,与具备各种乐曲乐器的大乐相对。出处:唐·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如幺弦孤韵,瞥入人耳,非大乐之音。”语法:幺弦孤韵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余音缭绕
- 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语法:余音缭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听了他的演唱会,至今还感觉余音缭绕
- 13 余子碌碌
- 余子:其它的人。谓其它人平庸无能,表示对别人的轻视。《后汉书·称衡传》:“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明·袁宏道《瓶花斋集之九·尺椟·与李龙湖》:“仆尝谓六朝无诗,陶公有诗趣,谢公有诗料,余子碌碌,无出处:《后汉书·猿文苑传下·祢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语法:余子碌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仆尝谓六朝无诗,陶公有诗趣,谢公有诗料,余子碌碌,无足观者。明·袁宏道《与李龙湖书》
- 14 渊涌风厉
- 如水之涌,如风之疾。比喻谈吐滔滔不绝。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行品》:“士有机变清锐,巧言绮粲,揽引譬喻,渊涌风厉。然而口之所谈,身不能行。”语法:渊涌风厉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