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槁之士简介
枯槁之士的意思
解释:
枯槁:瘦瘠。指隐居山林的隐士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招士之士兴朝,中民之士荣官,筋力之士矜雅,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枯槁之士宿名。”
语法:
枯槁之士作主语、宾语;用于隐士。
英语翻译
- 英语:
a hermit
枯槁之士相关词语
- 1 拨烦之才
- 拨烦:处理繁重的政务。 办事利索,有处理繁重复杂事务的才能。出处:《后汉书·谢夷吾传》:“钜鹿剧郡,旧难治,以君有拨烦之才,故特授任。”
- 2 癣疥之疾
- 形容无关紧要的小毛病。也比喻容易解决的小问题或为害尚轻的小祸害。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直谏》:“夫齐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语法:癣疥之疾偏正式;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东伯侯姜文焕、南伯侯鄂顺、北伯侯崇黑虎,此三路不过癣疥之疾。(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六回)
- 3 染丝之变
- 《墨子·所染》:“扞墨子呴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后因以“染丝之变”比喻本来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出处:《墨子·所染》:“[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语法:染丝之变作宾语;指环境影响人。示例:故友之好,请于此辞:染丝之变,墨翟致怀;歧路之感,杨朱兴叹,况于将军游处少长,虽世誉先后而臭味同归也。《晋书·袁乔传》
- 4 溢美之词
- 先秦·庄周《庄子·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含义为过分吹嘘的话语。
- 5 缨緌之徒
- 缨緌:古代帽子下垂的结带。带帽子的人,指社会上层人士出处:汉·蔡邕《郭有道碑文》:“于时缨緌之徒,绅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语法:缨緌之徒作宾语;指上层人士。
- 6 无价之宝
- 无法估量价格的宝贝。比喻极珍贵的东西。出处:元 王实甫《丽春堂》:“我这珠衣是无价之宝哩。”语法:无价之宝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示例:我这珠衣是无价之宝哩。(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
- 7 亡国之主
- 亡国时的君主出处:《吕氏春秋·谨听》
- 8 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 姑:暂且。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语法: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示例:《唐史演义》第14回:“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就是这种计策。”
- 9 熊虎之士
- 熊虎:猛兽。指勇猛之士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方今二贼未灭,戎车亟驾,此自熊虎之士展力之秋也。”语法:熊虎之士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10 破竹之势
- 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出处:《北史 周纪下 武帝》:“严军以待,击之必克。然后乘破竹之势,鼓行而东,足以穷其窟穴。”语法:破竹之势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示例:我军以破竹之势进逼武昌,今闻已进展到离武昌城仅中国里百五十里之地。(郭沫若《革命春秋 北伐途次》)
- 11 溢美之辞
- 溢:水满外溢,引申为过分。过分吹嘘的话语。亦作“溢美之言”。出处:清·梁章钜《归田琐记·高雨农序》:“雨农遽为之序,且有溢美之辞。”语法:溢美之辞作主语、宾语;指过分夸奖的话。
- 12 不刊之论
- 刊:消除;改正。古代把字写在竹简或木板上;有错误时;或改动或剥去;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删改。内容正确;不能更改的论断。出处: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论曹吴体法》第一卷:“况唐室已(以)上,未立曹吴,岂显释寡要之谈,乱爱宾不刊之论。”语法:不刊之论偏正式;作宾语;形容不能改变的言论。示例:故曰:民智者,富强之原。此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严复《原强》)
- 13 形胜之地
-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指地势优越的区域出处:唐·李世民《册高士廉改封申国公文》:“形胜之地,允属勋贤。”语法:形胜之地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下卷:“晋主谓契丹主曰:‘河东形胜之地,须留一子守着。’”
- 14 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 首:第一。指挥军队作战的法则,应把研究各种情况,制定谋略作为首先加以考虑的事情。出处:明·刘伯温《百战奇略·计战》:“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