睚眦之隙简介
睚眦之隙的意思
解释:
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睚眦之隙必报,人不自保。”
语法:
睚眦之隙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睚眦之隙相关词语
- 1 百金之士
- 指有都能有作为的人。也指有功而受到重赏的人。出处:《史记·冯唐列传》:“百金之士十万。”
- 2 一篑之衅
- 衅:事端,征兆。 比喻极小的事端。出处:晋·陆机《豪士赋序》:“一篑之衅,积成山岳。”
- 3 梧鼠之技
- 同“梧鼠五技”。出处: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南海圣人’,多方善疗,而梧鼠之技,不过于五,亦有时而穷矣。”语法:梧鼠之技作宾语;指才能有限。
- 4 推之四海而皆准
- 之:代词,指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语法:推之四海而皆准作谓语、定语;指普遍性的真理。
- 5 新淫之声
- 淫:淫荡。新制作的淫靡颓废的歌曲出处:汉·刘向《列女传·孽糪传》:“新淫之声,北鄙之曲。”语法:新淫之声作主语、宾语;用于音乐等。
- 6 众怨之的
- 众人怨恨的目标。出处: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可见得我们就这大关的事不是好事,我这当督检的,还是众怨之的呢。”语法:众怨之的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7 无怠之声
- 没有怠惰的声音。形容自强不息。出处:《庄子·天运》:“吾又奏之以无怠之声,调之以自然之命。”
- 8 咏雪之慧
- 咏颂雪花的才智出处:《晋书·王凝之妻谢氏》:“又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语法:咏雪之慧作宾语;赞誉女性。示例:明·汪廷讷《狮吼记·叙别》:“只是我娘子虽多咏雪之慧,却少锉荐之风。”
- 9 阳九之阸
- 阳九:古代术数家的说法,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元,初入元一百零六岁,外有灾岁九,称为“阳九”。指灾难之年或厄运。出处:《汉书·食货志上》:“予遭阳九之阸,百六之会,枯旱霜蝗,饥馑荐臻。”
- 10 钟皷之色
- 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同“钟鼓之色”。
- 11 三夫之言
-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语本《战国策 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出处:《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语法:三夫之言作宾语、主语;指流言。示例:海内不知其过,众庶未闻其毁,卒遇三夫之言,横被诬罔之谗,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栗。《后汉书·马援传》
- 12 骨肉之情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关系。比喻至亲之间的深厚感情出处:清·刘熙载《艺概·文概》:“介甫每言及骨肉之情,酸恻呜咽。”语法:骨肉之情作主语、宾语;指至亲。示例: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49回:“孰知叔父与婶母重富欺贫,凌虐孤苦,全无骨肉之情,相待如同奴婢。”
- 13 云泥之别
-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矫慎》:“仲彦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语法:云泥之别偏正式;作宾语;指高下差别悬殊。示例:钱钟书《围城》:“她高高在上,跟自己的地位简直是云泥之别。”
- 14 人情之常
- 通常情况下人们共有的情理或态度。出处:宋 司马光《应诏论体要》:“凡用一人,必或以为贤,或以为不肖,此固人情之常,自古而然,不足怪也。”语法:人情之常作主语、宾语;用于人。示例:茅盾《子夜》:“现在竹斋既然脱离益中,那边不肯放款,也是人情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