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义忘身简介
殉义忘身的意思
解释:
殉:献出生命。为追求正义而献身
出处:
《陈书·鲁广达传论》:“鲁广达全忠守道,殉义忘身,盖亦陈代之良臣也。”
语法:
殉义忘身作谓语;指为追求正义而献身。
殉义忘身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殉义忘生
殉义忘身相关词语
- 1 梦寐不忘
- 梦寐:在睡梦中。在梦中也念念不忘出处: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17节:“吾知我必有复与诸君握手戮力以成就我辈所梦寐不忘,一日大事之日,吾以是自信,吾以是自慰。”语法:梦寐不忘作谓语、定语;指永远记住。示例:钱钟书《围城》:“瞥见对面船舱的灯光正是自己梦寐不忘的脸,没来得及叫唤,彼此早距离远了。”
- 2 高义薄云天
- 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同“高义薄云”。出处:《宋书 谢灵运传论》:“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语法:高义薄云天作谓语、补语;形容人很讲义气。示例:某官淡交如水,高义薄云天。宋 魏了翁《回生日启》
- 3 求生害义
- 为保全性命而伤害道义出处:《晋书·孝愍帝纪》:“故其民有见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义,又况可奋臂大呼,聚之以干纪作乱乎。”语法:求生害义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 4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 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审为》:“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语法: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示例:鲁迅《书信集·致姚克》:“《文选》就有用,忽然为描写汉晋宫殿着想,真是‘身在江湖,心存魏阙’了。”
- 5 揭竿起义
- 举起竹竿当旗帜,指武装起义。示例:陈胜揭竿起义,天下立即一呼百应。
- 6 束身修行
- 束身:约束自身。约束自身,修养德行出处: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往者群气争夺,万物死虑,支体不从,身为泥土,根拔枝殊,咸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语法:束身修行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7 乡利倍义
- 趋向私利,违背正义。乡,通“向”。倍,通“背”。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乡利倍义乎!”语法:乡利倍义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8 断章取义
- 原指引用《诗经》中某一篇章的诗句;借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不是所引诗篇的原意。后泛指引用别人的诗文或谈话;只根据自己的理解或需要截取片断或部分;而不顾全文和原意。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语法:断章取义连动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示例:宋人攻击王介甫,说他将明妃写成一个不忠君不爱国的人,其实是断章取义,故入人罪。(朱自清《清华的一日》)
- 9 适性忘虑
- 谓顺悦情性忘却忧虑。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半山老人》:“本图适性忘虑,反苦思劳神,不如且已。”语法:适性忘虑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只身孤影
- 只:单独的。指孤单一人。亦作“只影孤形”、“只影单形”。出处:宋·葛长庚《水龙吟》词:“人间天上,喟然俯仰,只身孤影。”语法:只身孤影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知义多情
- 义:情义。懂得情义,富于感情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谁知爱势贪财的父母,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退了前夫,另许李门,他使一条汗巾悄悄的寻了自尽。”语法:知义多情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忘恩失义
- 犹忘恩负义。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二回 :“李固道:‘我不是忘恩失义的人,慢慢地报答你两个。’”语法:忘恩失义作谓语、定语;用于谴责。
- 13 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 言行都合乎礼法,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出处:《孝经·卿大夫》:“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语法:口无择言,身无择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忘年交
- 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同“忘年之好”。出处:《南史 何逊传》:“逊字仲言,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语法:忘年交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示例:这一天早上,他正在看天空的浮云,正正经经并没想到要撒谎的时候,忽然迎面来了一位忘年交。茅盾《老乡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