蘧瑗知非简介
蘧瑗知非的意思
解释:
1. 春秋 时 卫国 大夫 蘧瑗 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后因以“蘧瑗知非”为不断迁善改过之典。 宋苏轼 《次韵曹九章见赠》:“ 蘧瑗 知非我所师,流年已似手中蓍。”2.代指五十岁。 宋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余自少 陆机 作赋之二年,至过 蘧瑗 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参见“ 蘧伯玉 ”。
蘧瑗知非相关词语
- 1 莫知所谓
- 莫:不。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出处:《宣室记》:“士真愈不悦,瞪顾攘腕,无向时之欢矣。太守惧,莫知所谓。”语法:莫知所谓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处境很为难。
- 2 知足不辱
-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语法:知足不辱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表示不要有贪心。示例:常言:“知足不辱。”官人宜急流勇退,为山林娱老之计。(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一)
- 3 知音识趣
- 趣:情趣。形容朋友间十分了解、意趣相投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你平时那一班同欢同赏,知音识趣的朋友,怎没一个来锲倸你一锲倸?”语法:知音识趣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4 识知无字
- 指幼儿识字。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 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出处:《论语 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语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古人质实,不尚智巧,言论未详,事实先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宋 陆九渊《与朱元晦书》
- 6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7 掩过饰非
- 犹言文过饰非。掩饰过失、错误。出处:李广田《〈散文三十篇〉序》:“他们想占有一切,他们的手不用以创造,而用以掩过饰非。”语法:掩过饰非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8 无事生非
- 非:是非。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8回:“有不安本分的强盗,有无事生非的强盗。”语法:无事生非复杂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有不安本分的强盗,有无事生非的强盗。(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八回)
- 9 神人鉴知
- 鉴:审察。天神和凡人都察知出处:明·朱鼎《玉镜台记·新亭流涕》:“一点丹衷,神人鉴知。”语法:神人鉴知作谓语、分句;多用于起誓。
- 10 想入非非
- 非:出于佛经;指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出处:《楞严经》第九卷:“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语法:想入非非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示例:当下想入非非,一头说一头要弄计赚骗缪寄萍的书。(清 黄小配《大马扁》第二回)
- 11 是非口舌
- 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是为田地上坏了手足亲情,到不如穷汉赤光光没得承受,反为干净,省了许多是非口舌。”语法:是非口舌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示例:这是哪里的晦气!事情不曾办成,倒弄了一窝子的是非口舌。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五回
- 12 大是大非
- 是:正确;非:错误。原则性的重大是非问题;多指政治方面的。出处:徐迟《歌德巴赫猜想》:“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大是大非,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语法:大是大非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原则性的问题。示例: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 13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然:这样,如此
- 14 以微知着
- 微:微小;着:显着。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他的实质。出处:宋 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语法:以微知着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大家在问
蘧 字的笔顺写法
蘧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蘧 ”字共有19画,笔顺写法是:横 竖 竖 竖 横 横撇/横钩 撇 横 竖弯钩 横 撇 弯钩 撇 撇 撇 点 点 横折折撇 捺
2、蘧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