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声载道简介
颂声载道的意思
解释:
赞颂之声充满道路。极言称赞者多。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不但山西百姓颂声载道,就是山西官员,从巡抚以下,也没有一个不感激他的。”
语法:
颂声载道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李烈钧《辛亥革命及督赣时期·辛亥革命》:“邀请商会派人会同发还原主认领,秩序井然,一时颂声载道。”
成语造句
- 1.李烈钧闻讯后亲自带领两艘兵舰和一营步兵赶赴安庆处理违规军士,迅速安定人心,“一时颂声载道”,各界推举李烈钧担任安徽都督。
- 2.这样一来,董奉更是遐迩闻名,颂声载道。
- 3.这反映出,在岳飞被诬系狱之前,岳飞和岳家军的声威,在岳家军所管辖的军区之内,是已经可以说是脍炙人口、颂声载道了。
英语翻译
- 英语:
win popular praise
颂声载道相关词语
- 1 载笑载言
- 边笑边说话。出处:汉·杨修《节游赋》:“于是迂回详观,目周一倦,御于方舟,载笑载言。”语法:载笑载言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状态。示例:唐·孙文成《游仙窟》:“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及见复关,载笑载言。”
- 2 明修栈道
- 用假象迷惑对方,实际另有打算示例:许多军事家,都善于运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一计谋。
- 3 道微德薄
- 道行和才能都很差。多作谦辞。出处:《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贫僧道微德薄,不堪为师。”语法:道微德薄作谓语、定语;用于谦辞。
- 4 家道壁立
- 家道:家庭经济状况;壁立:空无所有。形容极其贫穷出处:《南史·徐孝克传》:“陈亡,随例入长安。家道壁立。”语法:家道壁立作谓语、定语;指人很穷。示例:他出身于家道壁立的贫困之家
- 5 怡声下气
- 怡声:声音和悦;下气:态度恭顺。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出处:《礼记·内则》:“下气怡声,问衣燠寒。”语法:怡声下气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仪态。示例:怡声下气,不惮劬劳。(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
- 6 文武之道
-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语法:文武之道偏正式;作宾语;指宽严相结合治理国家的方法。示例:晋 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文武之道,厥猷未坠。”
- 7 人声鼎沸
- 鼎沸:鼎水沸腾;原比喻形势不安定;现比喻声音嘈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语法:人声鼎沸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人声嘈杂。示例:广场这时已是一片锣鼓喧天,人声鼎沸。
- 8 一声不吭
- 一句话也不说出处:梁实秋《废话》:“犹如两人见面不免说说一句‘今天天气……’之类的话,聊胜于两个人都绷着脸一声不吭而已。”语法:一声不吭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王朔《动物凶猛》:“方方一声不吭地从人群中挤上来,用手里的砖朝这孩子的颅顶使劲一拍。”
- 9 说黑道白
- 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0回:“你这丫头,也跟着他恁张眉瞪眼儿,说黑道白的。将就些儿罢了。”语法:说黑道白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 10 声名烜赫
- 烜赫:形容声名或气势很盛。名声显赫出处:唐·韩偓《与吴子华侍郎同年玉堂同直怀恩叙恳因成长句四韵兼呈诸同年》:“声名烜赫文章士,企紫雍容富贵身。”语法:声名烜赫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某伏观自唐至于本朝,贤者在下位,天下想望倾属,期至公相,声名烜赫,未有如阁下者。”
- 11 千载一弹
- 典出《汉书·王吉传》:“吉与财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财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吉,字子阳。后以“千载一弹”极言彼此交情深厚,甚为难得。出处:典出《汉书·王吉传》:“吉与财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财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吉,字子阳。语法:千载一弹作宾语、定语;用于知音。示例:人亦有言,交道实难。有頍者弁,千载一弹。今我与子,旷世齐欢。晋·陆机《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之四
- 12 微不足道
-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谈。出处: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语法:微不足道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人。示例:在草花中我们虽然是微不足道。但我们的花色却算是紫色代表。(郭沫若《百花齐放 单色蓳》诗)
- 13 同声相应
-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出处:《周易 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语法:同声相应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续范亭《号召山西人民推翻万恶无耻军阀阎锡山》:“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心心相印,脉脉相通。”
- 14 气断声吞
- 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语法:气断声吞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人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