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之道简介
文武之道的意思
解释: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
语法:
文武之道偏正式;作宾语;指宽严相结合治理国家的方法。
示例:
晋 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文武之道,厥猷未坠。”
成语造句
- 1.身为作家的他很注重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生活怡然自得。
- 2.武道行空,文道治世,文武之道,浩然天地。
- 3.今天你修习文武之道,培养辩论的口才,自己学还不够,还要收一大堆学生,传授这些知识、学问。
- 4.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
- 5.他认为,书法,最能体现的就是文武之道,从张旭的“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到怀素的“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动静、张弛、得悟要津。
- 6.甄大科长,作人啊,得悠着点儿,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想必大科长比我明白得多!
成语故事
- 周朝时期,民间有一个祭祀百神的“蜡”节日,孔子带弟子子贡去看热闹。子贡担心百姓只顾玩乐而会有危险。孔子给子贡解释道:“百姓成年累月在田间劳作,让他们放松一下,有张有驰,这是周文王与武王定下的规矩,这样便于更好地生产。”
文武之道相关词语
- 1 不虞之誉
- 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语法:不虞之誉偏正式;作宾语;表示没想到的赞誉。示例:但是,“不虞之誉”,也和“不虞之毁”一样地无聊。(鲁迅《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
- 2 四战之国
- 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出处:《商君书 兵守》:“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史记 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语法:四战之国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西汉·司马迁《史记·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
- 3 垂拱之化
- 垂拱:垂衣拱手,比喻无所事事,不费力气。旧时形容无为而治,天下太平。出处:《晋书·刘实传》:“共虞任五臣,致垂拱之化,汉相萧何,兴宁一之誉,故能光降于当时,垂裕于百代。”
- 4 却之不恭
- 却:推辞;谢绝。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予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语法:却之不恭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常与受之有愧连用。示例:我们觉得却之不恭,只好让他劳驾。(邹韬奋《经历 惨淡经营之后》)
- 5 酒后之勇
- 借着酒劲充当勇敢语法:酒后之勇作主语、宾语;用于讥笑人。示例:你这样做只是酒后之勇,算不了什么
- 6 三谏之义
- 《公羊传 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出处:《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语法:三谏之义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东汉·王充《论衡·程材》:“案世间能建蹇蹇之节,成三谏之义,令将检身自敕,不敢邪曲者,率多儒生。”
- 7 说黑道白
- 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0回:“你这丫头,也跟着他恁张眉瞪眼儿,说黑道白的。将就些儿罢了。”语法:说黑道白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 8 废文任武
- 文:文治;任:任用;武:武力。废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轻文重武。出处:《战国策·秦策》:“仍废文任武,缀甲历兵,效胜于战场。”语法:废文任武作谓语、宾语;指轻文重武。
- 9 缘文生义
- 文:文字,指字面。只根据字面理解内容,牵强附会,不求甚解。亦作“望文生义”。出处:宋·朱熹《答吕子约·论语》:“读书穷理,须认正意,切忌如此缘文生义,附会穿穴。”语法:缘文生义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示例:清·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念孙案:小司马缘文生义,非也。”
- 10 祝发文身
- 削短头发,刻画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出处:《毂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晋·孙绰《喻道论》:“周之泰伯远弃骨肉,托迹异域,祝发文身,存之不反,而论称至德,书著大贤。”语法:祝发文身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晋·孙绰《喻道论》:“周之泰伯远弃骨肉,托迹异域,祝发文身,存之不反,而论称至德,书著大贤。”
- 11 文质斌斌
- 见“文质彬彬”。出处:《南史·庾杲之刘怀珍等传论》:“怀珍宗族文质斌斌,自宋至梁,时移三代,或从隐节取高。”语法:文质斌斌作谓语、定语;用于男性。
- 12 天作之合
-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出处:《诗经 大雅 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语法:天作之合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祝人婚姻美满的话。示例:年长兄,我同你是“天作之合”,不比寻常同年弟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
- 13 持平之论
- 持平:保持公正;没有偏向。公正的议论或调和折中的言论。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二》:“先师刘文正公曰:‘神仙必有,然必非今之卖药道士;佛菩萨必有,然必非今之说法禅僧。’斯其持平之论矣。”语法:持平之论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形容调和折中的言论。示例:此乃做书人持平之论;若是一概抹杀,便不成为恕道了。(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
- 14 倍称之息
- 倍称:借一还二;息:利息。 取一还二的债款利息。指百分之百的高利贷。出处:《汉书·食货志》:“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