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归大海简介
龙归大海的意思
解释:
比喻摆脱困境
龙归大海相关词语
- 1 酩酊大醉
- 酩酊:醉得迷迷糊糊的。喝酒后醉得一踏糊涂。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3回:“不两个时辰,把李逵灌得酩酊大醉。”语法:酩酊大醉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示例:不两个时辰,把李逵灌得酩酊大醉,立脚不住。(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
- 2 振旅而归
- 振旅:整军,休整部队;归:返回。军队作战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而返回。指部队作战胜利归来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五年》:“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语法:振旅而归作谓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晋书·苻生载记》:“尽俘其众,黄眉等振旅而归。”
- 3 因小见大
- 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的方面语法:因小见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看问题等。示例:他已经学会了因小见大的处事方式
- 4 天塌压大家
- 比喻普遍性的灾难或压力,每人都得承担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3回:“真正火到咱店里,那时开开后门,咱大家逃命,行李付之一烬,这叫‘天塌压大家’。”语法:天塌压大家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5 叶公好龙
- 叶公:春秋时陈国的一个人;好:爱好。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甚至畏惧它。出处: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语法:叶公好龙主谓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示例:他表示愿意帮助别人,但当有人向他求援时,却避退三舍,这与叶公好龙毫无差别。
- 6 龙阳之兴
- 兴:嗜好,雅兴。战国时龙阳君以男色事魏王而得宠。指喜好男色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原来薛蟠自来王夫人处住后,便知有一家学,学中广有青年子弟,不免偶动了龙阳之兴,因此也假来上学读书。”语法:龙阳之兴作主语、宾语;指男妓。
- 7 跨山压海
- 跨过高山,接近大海。喻势力扩展。出处: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下卷:“党与既成,则连衡同恶,跨山压海。”语法:跨山压海作谓语、宾语;指扩大势力。
- 8 芒芒苦海
- 佛教语,辽阔深远的样子。比喻苦难无穷无尽出处: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6卷:“嗟见南山尘,积年为丘山。芒芒苦海中,生死成波澜。”语法:芒芒苦海作宾语;指苦难无穷无尽。示例:芒芒苦海,回头是岸。
- 9 大开眼界
- 开:扩展;眼界:眼睛看到的范围。开阔视野;大长见识。出处:唐 李濬《松窗杂录 楚儿》:“光业马上取笔答之曰:‘大开眼界莫言冤’。”语法:大开眼界动宾式;作宾语;形容长了见识。示例:第一次去深圳参观,可真大开眼界。
- 10 牛眠龙绕
- 指有助于后代升官发财的坟地出处:清·蒲松龄《东郭外传》:“那东门外头许多牛眠龙绕的吉地,那富贵人家的冢田多半在这里。”语法:牛眠龙绕作宾语、定语;用于迷信说法。
- 11 大惑不解
-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出处: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语法:大惑不解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质问的场合。示例:母疑涉妄,然窥女无他,大惑不解。(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土偶》)
- 12 酒龙诗虎
- 见“酒虎诗龙”。出处:清·丘逢甲《饮镇平都司署赏菊为题宋人所画报捷图》诗:“粤水闽山文武会,酒龙诗虎主宾才。”语法:酒龙诗虎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3 大度汪洋
- 大度:气量大;汪洋:深广。形容人有度量,能容人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3回:“妹子细观姐姐举止,直是大度汪洋,器宇不凡,将来必有非常奇遇。”语法:大度汪洋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豪爽。
- 14 高车大马
- 高车:车盖很高的车。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形容高官显贵的阔绰出处:唐·李商隐《偶成赠四同舍》:“诘旦天门传奏章,高车大马来煌煌。”语法:高车大马作宾语、定语;形容高官显贵的阔绰。示例: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四章:“珠云骑着高车大马在一旁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