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杀彘简介
曾子杀彘的意思
解释:
彘:猪。指教育孩子说实话,要以身作则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诸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语法:
曾子杀彘作宾语、定语;指父母说话算数。
曾子杀彘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杀彘教子
成语造句
- 1.初中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文章《曾子杀彘》,讲的是一个孔子的高徒曾子教育儿子的故事。
- 2.曾子杀彘、岳母刺字等典故之所以广为传颂,就因为其中蕴含着日常言传身教的强大力量。
- 3.讲解课文时,老师轻点鼠标,用投影仪播放成语故事《曾子杀彘》的动画片,然后老师启发学生结合故事和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诚信”的理解。
- 4.就《曾子杀彘》这个故事而言,试想如果按照曾子之妻“特与婴儿戏耳”去做,用哄骗的方法解决问题,教育出来教出的后代很可能不讲诚信,将毁掉子女的一生。
- 5.诚信,是儒家一直以来都倡导的美德,“信”是儒家“五常”之一,历代的山东人都倡导诚信,“曾子杀彘”的故事流传千古。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曾子的妻子要去市场,她的儿子哭闹着要跟她去。妻子要他回去并许诺回来就杀猪给他吃。妻子从市场回来,曾子抓住一头猪就要杀,妻子说那只是骗小孩的话。曾子说:“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说到要做到。”
曾子杀彘相关词语
- 1 逆子贼臣
- 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出处:《敦煌变文 降魔变文》:“唯有逆臣贼子,欲谋王之国政,怀邪抱佞,不谨风谣。”语法:逆子贼臣作主语、宾语;指心怀异志的人。
- 2 五尺竖子
- 同“五尺之童”。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仲尼》:“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语法:五尺竖子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杀衣缩食
- “杀”念shài。犹节衣缩食。明 宁濂《故丽水叶府君墓铭》:“家虽贫,杀衣缩食,葬宗党十余。”出处:明·宁濂《故丽水叶府君墓铭》:“家虽贫,杀衣缩食,葬宗党十余丧。”语法:杀衣缩食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生活。
- 4 一鼻子灰
-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出处:《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语法:一鼻子灰作宾语;常用在“碰了”之后。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帐房先生碰了一鼻子灰,只得回去告诉龙光。”
- 5 慈孙孝子
- 慈、孝:孝敬奉养
- 6 之子于归
-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语法:之子于归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孝子爱日
- 谓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能及时行孝。出处:汉·扬雄《法言·孝至》:“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语法:孝子爱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感慨杀身
- 感慨:因有感触而愤慨或慨叹;杀身:舍弃性命。因愤慨而舍弃生命出处:宋·朱熹《近思录·政事》:“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语法:感慨杀身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 9 不教而杀
-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语法:不教而杀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对待犯错误的人应当采取治病救人的方针,而不应该不教而杀。
- 10 桂子兰孙
- 对人子孙的美称。出处:明·汤显祖《紫箫记·就婚》:“作夫妻天长地远,还愿取桂子兰孙满玉田。”语法:桂子兰孙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只愿你夫妻重相聚会,多生些桂子兰孙,与祖父增点光辉。《绿野仙踪》第三十回
- 11 借剑杀人
- 见“借刀杀人”。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坐山看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了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本事。”语法:借剑杀人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借别人的手害。
- 12 碰一鼻子灰
- 想讨好而结果落个没趣出处: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你们可能碰一鼻子灰,或者对你们提出的问题不重视,或者对问题见解不同。”语法:碰一鼻子灰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王朔《我是你爸爸》:“他就是带着全世界的道义去和他们评说也会碰一鼻子灰。”
- 13 捅娄子
- 指闯祸出处: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七回:“现在你又捅出个娄子,还想煽动人心,瓦解部队。”语法:捅娄子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示例:莫应丰《将军吟》第22章:“不要咱们干的就不干,免得干不好捅娄子。”
- 14 西子捧心
-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形容女子的病态美。比喻名家的诗文、字画等,其本身存在的某种疵病不足以掩盖其固有的优点,有时反而增色。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 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语法:西子捧心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西子捧心,孙寿折腰。五代·李瀚《蒙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