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一鼻子灰简介
碰一鼻子灰的意思
解释:
想讨好而结果落个没趣
出处:
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你们可能碰一鼻子灰,或者对你们提出的问题不重视,或者对问题见解不同。”
语法:
碰一鼻子灰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示例:
王朔《我是你爸爸》:“他就是带着全世界的道义去和他们评说也会碰一鼻子灰。”
成语造句
- 1.主子之所以能成为主子,是因为主子能主宰奴才的命运,不能主宰人家命运时,还想把人家当奴才,轻则碰一鼻子灰,重则被横踢乱圈一通也是自找。
- 2.在他的印象里,记者站那些老记者们每次采访回来都是碰一鼻子灰,然后一顿抱怨啊?“有没有打算弄个个人专访啊?”。
- 3.小卓大人,贵簇城里的衙役加起来有两百余人,对付那两人还不够吗?而且那江将军奉命驻守大营,又怎么肯借调两千铁甲兵进城?这只怕是要碰一鼻子灰。
- 4.他可是看见不少达官贵人,来找比尔,都碰一鼻子灰。
- 5.因为有了前几次吃白果的经验,那些资深的记者都不想再去碰一鼻子灰了。
- 6.兽皇以前没少想法子骗里恩,结果不管软硬,全都碰一鼻子灰,后来兽皇一想,不就是个椅子而已,也没有必要这样费尽心思,也就放弃了。
英语翻译
- 英语:
meet rejection <be snubbed>
- 俄语:
остáться с носом
碰一鼻子灰相关词语
- 1 专心一致
- 致:集中。心思很专一。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出处:《清朝野史大观·缪炳泰以画受高宗知遇》:“可见一技之末,非专心一致为之数十年,亦不能发名而成业也。”语法:专心一致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聚精会神。
- 2 斯文一派
- 文人学者或学问归属同一流派。
- 3 认贼作子
- 见“认贼为子”。出处:明·徐复祚《一文钱》第三出:“有一等颠倒丧志,投东觅西,失却眼前至宝,这便是认贼作子。”语法:认贼作子作谓语、宾语;指把坏人当作亲人。示例:不正其名而言其实,紾戾不通,至于如是,徒使人害于名则已耳!乃至指鹿为马,认贼作子。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
- 4 一山不容二虎
- 一山不容二虎意同一山不藏二虎,比喻在一个地方两个强者不能相容。
- 5 见骥一毛
- 骥:千里马。只看见千里马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只了解事物的局部出处:战国·鲁·尸佼《尸子》下卷:“见骥一毛,不知其状;见画一色,不知其美。”语法:见骥一毛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了解事物的局部。示例: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见虎一文,不知其武;见骥一毛,不知善走。”
- 6 千日斫柴一日烧
- ①比喻持久奋斗而一旦成功。②比喻平时积攒,一朝花费。亦作“千日打柴一日烧”。
- 7 死灰复燎
- 死灰:烧余的灰烬;复:又;燎:燃烧。冷灰重新烧了起来。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出处:清·豚庐《童子军·逼狱》:“这个使不得,若非斩草除根,全消祸种,定要死灰复燎,自惹飞灾。”语法:死灰复燎作谓语、宾语;指失势的人重新得势。
- 8 一阶半级
- 阶、级:是封建时代的等级品位。指非常低微的官职。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语法:一阶半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四卷:“自后世贪荣竞进,争一阶半级,至于杀人,于是始以退一步行为安乐法矣。”
- 9 一秉虔诚
- 谓诚心诚意。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一回:“那凤姐儿也无心瞻仰圣像,一秉虔诚,磕了头,举起签筒默默的将那见鬼之事并身体不安等故祝告了一回。”语法:一秉虔诚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先是安老爷带了安公子,次后便是安太太带了张姑娘,各各一秉虔诚,焚香膜拜。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
- 10 半解一知
- 指理解得不深,知道得很少。同“一知半解”。出处:宁调元《燕京杂诗》:“半解一知天下士,千歧百辙釜中鱼。”语法:半解一知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否定句。
- 11 团结一致
- 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指站在一起并且互相支持出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根据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变化而改变国内两个政权敌对的状态,团结一致,共同赴敌。”语法:团结一致作谓语、定语;用于集体。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说是只要团结一致,迫得洋人就范,必可大获其利。”
- 12 一毛吞海
- 毛:同“蚝”,蛤蜊。 一只蛤蜊吞吸海水。比喻无损于事。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五·宣鉴禅师》:“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
- 13 一窝风
- 一个蜂巢里的蜂倾巢出动。形容人多声杂,乱哄哄地一拥而上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3回:“长枪短铳,和着铁镖弩箭,一窝风的向日兵聚集处杀去。”语法:一窝风作定语、状语;指混乱不堪。示例:叶圣陶《丁祭》:“‘当然灵验’,大家一窝风地给他批准。”
- 14 桂子兰孙
- 对人子孙的美称。出处:明·汤显祖《紫箫记·就婚》:“作夫妻天长地远,还愿取桂子兰孙满玉田。”语法:桂子兰孙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只愿你夫妻重相聚会,多生些桂子兰孙,与祖父增点光辉。《绿野仙踪》第三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