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明浸昌简介
浸明浸昌的意思
解释:
浸:渐渐;明:显明;昌:兴盛,繁荣。逐渐明显至于昌盛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上嘉唐虞,下悼桀纣,浸微浸灭浸明浸昌之道,虚心以改。”
语法:
浸明浸昌作谓语、定语;用于社会局面。
浸明浸昌的近反义词
- 反义词
- 浸微浸灭
浸明浸昌相关词语
- 1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 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躲避,暗地里的攻击难以防备。出处:元 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语法: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复句式;作分句、宾语;含贬义。示例: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俗话说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谁能预料到对方不乘机来暗算呢?”
- 2 明于治乱
- 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语法:明于治乱作谓语;指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 3 月明星稀
- 月亮光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出处:三国 魏 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语法:月明星稀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夜晚。示例:李准《李双双》:“河湾子修堰坝的工地,月明星稀,小河水静静流入水渠。”
- 4 高明远识
- 高明:(见解或技能)高超。远识:远大的眼光。指见识高远。亦作“高明远见”。出处:宋·钱世昭《钱氏私志·蔡鲁公》:“公高明远识,洞鉴古今,知国家之事,必至于斯乎?”语法:高明远识作宾语、定语;用于夸奖人。
- 5 乐昌分镜
- 比喻夫妻分离出处:元 孙季昌《端正好 四时怨别集杂剧名》:“受寂寞似越娘背灯,恨离别如乐昌分镜。”语法:乐昌分镜作宾语、定语;指夫妻分别。示例:咫尺天涯有如千丈,相思帐由他主张,须道乐昌分镜合徐郎。明·无名氏《霞笺记·得笺窥认》
- 6 淡泊明志
- 淡泊:生活俭朴;不追求名利;过宁静俭朴的生活以此表示自己的志趣。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语法:淡泊明志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指不追求名利。示例:至于宽闲之野,寂寞之滨,每自寓其天怀之乐,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未尝不处处流露。(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
- 7 发明耳目
- 发明:启发,使明白出处:发明耳目,宁体便人
- 8 去暗投明
- 脱离黑暗势力,走向光明的道路。出处: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今愚弟来归,实是去暗投明,脱鬼成人之幸。”语法:去暗投明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改邪归正。示例:孙中山《敬告同乡书》:“非真有反清归汉、去暗投明之心也。”
- 9 翠羽明珰
- 翠羽:翡翠鸟的羽毛;珰:耳饰。比喻珍贵的物品或富家女子的华丽饰品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看,只见翠羽明珰,瑶簪宝珥,充牣于中,约值数百金。”语法:翠羽明珰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示例:柳亚子《发刊词》:“翠羽明珰,唤醒钧天之梦;清歌妙舞,招还祖国之魂。”
- 10 明火执杖
-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明火执杖,白日杀上我门。”语法:明火执杖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干坏事。示例:并非明火执杖,怎么便算是强盗呢?(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
- 11 赏罚分明
-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界限清楚;毫不含糊。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张敞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时时越法纵舍,有足大者。”语法:赏罚分明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谁有功,谁有过,群众知道得最清楚,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才能做到赏罚分明。
- 12 明珠夜投
- 投:抛掷,丢弃。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和赏识,或好人误入歧途。也比喻珍贵的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出处: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六经》虽美,不通其义,不识其字,则如明珠夜投,按剑而怒也。”语法:明珠夜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误入歧途。
- 13 白蜡明经
- 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出处:唐 张鷟《朝野佥载》:“张鷟号青钱学士,以其万选万中。时有明经董万九上不第,号白蜡明经,与鷟为对。”语法:白蜡明经作宾语;比喻屡试不中。
- 14 光明洞彻
- 明亮通透出处:晋·葛洪《抱朴子·仙药》:“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而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语法:光明洞彻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苏轼《东坡志林·读坛经》:“若能安养其根,不为物障,常使光明洞彻,见性乃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