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火执杖简介
明火执杖的意思
解释: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明火执杖,白日杀上我门。”
语法:
明火执杖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干坏事。
示例:
并非明火执杖,怎么便算是强盗呢?(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
成语造句
- 1.噩梦是头会噬人心魄的怪兽,膨胀地速度极为惊人,在整个城市蔓延开来,有些街角弄堂甚至开始了明火执杖的打劫。
- 2.蔑视,分明是蔑视嘛,显然对于老冤家温格,老爵爷弗格森连一口闲气都不放过,把大半只主力都按在板凳上,明火执杖地打阿森纳的脸。
- 3.干盗墓勾当的可以分为两种,即像汉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温韬,到民国时期的孙殿英等,他们往往动用大批的士兵,明火执杖地大干,这一类被称作是官盗。
- 4.冷爷打点冷枪还行,让他明火执杖、白刃肉搏还可能尿裤档,他自己也不愿成为通缉令的首犯。
- 5.刺史是一州的最高长官,商人路过荆州,石崇对他们实施了明火执杖式的抢劫,这种勾当绝对是亦官亦盗。
- 6.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明火执杖,白日杀上我门,将我财帛尽情劫掳,把我父亲杀了,见我母亲有些颜色,拐将去做什么压寨夫人。
英语翻译
- 英语:
conduct an evil activities openly
- 俄语:
действовать в открытую
明火执杖相关词语
- 1 赏罚分明
-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界限清楚;毫不含糊。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张敞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时时越法纵舍,有足大者。”语法:赏罚分明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谁有功,谁有过,群众知道得最清楚,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才能做到赏罚分明。
- 2 杖莫如信
- 杖:通“仗”,凭借。可仗恃的莫过于守信用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八年》:“舍之闻之:‘杖莫如信’。完守以老楚,杖信以待晋,不亦可乎。”语法:杖莫如信作宾语、定语;指人的信用好。
- 3 明珠夜投
- 投:抛掷,丢弃。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和赏识,或好人误入歧途。也比喻珍贵的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出处: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六经》虽美,不通其义,不识其字,则如明珠夜投,按剑而怒也。”语法:明珠夜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误入歧途。
- 4 仗义执言
- 仗义:主持正义;执言:说公道话。主持正义;说公道话。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若以文、武、宣、平之灵,仗义执言,国悔罪,王室之福。”语法:仗义执言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他性情耿直,总爱仗义执言。
- 5 识明智审
- 识见明敏,智虑周详。出处:宋·张琰《序》:“且夫识明智审,则虑事精而信道焉。”语法:识明智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痛抱丧明
- 原指指孔子弟子子夏在西河丧子而哭瞎眼睛的事。 同“痛抱西河”。出处:徐枕亚《玉梨魂》第二章:“西河贤者,痛抱丧明;东野达人,诗传失子。”又第二十八章:“余非痛死者,痛生者耳。六旬衰老,痛抱丧明,仅此遗嫠,尚不能承欢终老。孙未成人女未嫁,哀哀茕独,极人世之惨境矣。”
- 7 无明火
- 无明:佛教中指“痴”或“愚昧”。指怒火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3回:“李逵听了这句话,那把无明火,高举三千丈,按纳不住,掿两斧抢上前,一斧一个,劈下头来。”语法:无明火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5卷:“心头一把无明火,高三千丈,按捺不下。”
- 8 清正廉明
- 比喻为官廉洁公正出处:《歧路灯》示例:包拯一生清正廉明,人们送给他“包青天”的美名。
- 9 刀耕火耨
- 耨:除草。古人播种前先伐去树木烧掉野草,以灰肥田。泛指原始的耕作技术。出处:《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语法:刀耕火耨作定语、宾语;指原始农业。
- 10 半明半暗
- 光线不充足出处:余华《活着》:“灯光在他脸上一闪一闪,那张脸半明半暗,他弓着背咳嗽连连。”语法:半明半暗作谓语、定语;指光线不充足。示例:在这半明半暗的房间里不适合看书
- 11 为之执鞭
- 执:拿着;鞭:马鞭。拿起鞭子为人驾驭车马。比喻为人服役。有景仰,追随的意思。出处:《史记·管晏列传》:“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 12 恩怨分明
- 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语法:恩怨分明作谓语、定语;指人爱憎分明。示例:老舍《四世同堂》:“大丈夫应当恩怨分明。”
- 13 水火不相容
- 相:相互;容:容纳;相容:相互容纳。指水;火本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能相互容纳。后用来比喻人或事情彼此本质相反;根本对立。出处:《周易 说卦》:“故水火不相逮。”语法:水火不相容主谓式;作谓语、补语;指两者关系不可协调。示例:太太!求道不求医,求医不求道,医者治病靠药力,道者治病靠神力,医道两门,水火不相容。(曲波《林海雪原》一一)
- 14 执法如山
- 执行法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形容执法严厉。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本道言出如箭,执法如山,三尺法不能为不肖者宥也。”语法:执法如山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示例:这位法官一贯秉公办案,执法如山,不徇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