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简介
淡泊明志的意思
解释:
淡泊:生活俭朴;不追求名利;过宁静俭朴的生活以此表示自己的志趣。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语法:
淡泊明志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指不追求名利。
示例:
至于宽闲之野,寂寞之滨,每自寓其天怀之乐,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未尝不处处流露。(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
成语造句
- 1.他从不计较功名利禄,淡泊明志,潜心于科学事业。
- 2.对追求功名利禄的人,送给他一句格言:淡泊明志。
- 3.送给立志成才的人一句格言:淡泊明志。
- 4.高老师常用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作为自己言行的准则。
- 5.人们常说淡泊明志,宁静以致远,试问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 6.以童心和纯真,淡泊明志于功利之外。
英语翻译
- 英语:
show high ideals by simple living
淡泊明志相关词语
- 1 淡妆轻抹
- 略加妆饰打扮。出处:《水浒传》第四五回:“只见那妇人从楼上下来,不敢十分穿重孝,只是淡妆轻抹。”语法:淡妆轻抹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化妆。
- 2 快心满志
- 见“快心遂意”。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只图一时快心满志,不管犯世途万种危机。”语法:快心满志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心情。
- 3 发明耳目
- 发明:启发,使明白出处:发明耳目,宁体便人
- 4 去暗投明
- 脱离黑暗势力,走向光明的道路。出处: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今愚弟来归,实是去暗投明,脱鬼成人之幸。”语法:去暗投明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改邪归正。示例:孙中山《敬告同乡书》:“非真有反清归汉、去暗投明之心也。”
- 5 翠羽明珰
- 翠羽:翡翠鸟的羽毛;珰:耳饰。比喻珍贵的物品或富家女子的华丽饰品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看,只见翠羽明珰,瑶簪宝珥,充牣于中,约值数百金。”语法:翠羽明珰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示例:柳亚子《发刊词》:“翠羽明珰,唤醒钧天之梦;清歌妙舞,招还祖国之魂。”
- 6 胸无大志
- 心里没有远大志向。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章:“至于回、革等人,实系凡庸之辈,胸无大志,三年来观望风色,动摇不前。”语法:胸无大志作谓语、定语;指胸中没有远大志向。示例:至于回、革等人,实系凡庸之辈,胸无大志,三年来观望风色,动摇不前。(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 7 东飘西泊
- 谓四处漂泊,行踪无定。出处:《荡寇志》第一一二回:“车夫道:‘只有一人想该斗得他过。’徐槐听了,忙问是何人?车夫道:‘这人姓颜,名叫树德……向来东飘西泊,不知住处。”语法:东飘西泊作谓语、定语;指不稳定。
- 8 博学笃志
- 博:广;笃志:志向专一。广泛学习,意志坚定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语法:博学笃志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清·王永彬《围炉夜话》:“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功夫。”
- 9 优游恬淡
- 悠闲自得,不求名利。出处:汉·黄石公《三略·下略》:“所以优游恬淡而不进者,重伤人物也。”
- 10 励志如冰
- 指激励意志使身心如同晶莹的冰一样清白。出处:宋·郑兴裔《忠肃集》:“臣祖父以来,世守清白,束发入官,励志冰檗。”
- 11 明火执杖
-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明火执杖,白日杀上我门。”语法:明火执杖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干坏事。示例:并非明火执杖,怎么便算是强盗呢?(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
- 12 赏罚分明
-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界限清楚;毫不含糊。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张敞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时时越法纵舍,有足大者。”语法:赏罚分明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谁有功,谁有过,群众知道得最清楚,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才能做到赏罚分明。
- 13 隐志相及
- 隐:忧伤;及:至,到。忧痛之心相通。形容互相同情。出处:《吕氏春秋·精通》:“隐志相及,痛疾相救,忧思相感。”
- 14 志足意满
- 犹志得意满。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恒公虽然是个英主,却不道剑老无芒,人老无刚,他做了多年的侯伯,志足意满。”语法:志足意满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