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笃志简介
博学笃志的意思
解释:
博:广;笃志:志向专一。广泛学习,意志坚定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语法:
博学笃志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示例:
清·王永彬《围炉夜话》:“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功夫。”
成语造句
- 1.博学笃志是这位老先生的信条。
- 2.北方四高士,博学笃志沮广平,切问近思许子将,神闲气静贾文和,智深勇沉荀文若。
- 3.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功夫。
- 4.我们的校训是会通中外,博学笃志。
- 5.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神闲气静,智深勇沉。
- 6.我们团结友爱,用爱心和友情奏出和谐的旋律;我们博学笃志,用信念和勇气成全执着的脚步;我们乘风破浪,用激情和汗水创造辉煌的人生!
博学笃志相关词语
- 1 励志如冰
- 指激励意志使身心如同晶莹的冰一样清白。出处:宋·郑兴裔《忠肃集》:“臣祖父以来,世守清白,束发入官,励志冰檗。”
- 2 志在必得
- 指立志要得到或完成某种愿望。示例:比赛现场,参赛的双方斗志昂扬,志在必得。
- 3 学优才赡
- 赡:充裕。学问好,又富有才气出处:《元史·李冶传》:“素闻仁卿学优才赡,潜德不耀,久欲一见,其勿他辞。”语法:学优才赡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博硕肥腯
- 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语法:博硕肥腯作谓语、定语;形容肥壮。示例:家有水牛一,博硕肥途,爱之特甚。(清 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 5 心小志大
- 办事小心,抱负远大。出处:《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语法:心小志大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志向。
- 6 甘贫守志
- 甘:情愿,乐意。甘受贫困,守住志节出处: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奉圣人的命,因为你梁鸿甘贫守志,孟光举案齐眉,着小官亲赍此封丹诏,与他加官赐赏。”语法:甘贫守志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
- 7 博古知今
- 博:广博。通晓古今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出处:三国·魏·王肃《孙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语法:博古知今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人。
- 8 博者不知
- 博:广。无事不知的人不能专精一门学问或技能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1章:“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语法:博者不知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学识。示例:他是一个博者不知的人
- 9 学业有成
- 学业:学问。学问有所成就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孝感》:“虽夫人喜溢于中,不自知其然而然,亦先生学业有成所致与?”语法:学业有成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学习等。
- 10 博学宏才
- 博:广博;学:学问;宏:广大;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陛下在内检一个博学宏才的,召他进来,面试一篇,不好再作区处。”语法:博学宏才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赞扬别人。
- 11 汪洋浩博
- 形容人的气度宽广、文辞豪放、学识渊博像水势浩大无边。出处:宋 陆游《答刘主簿书》:“德者前辈之学,积小以成大,以所有易所无,以所能问于不能。故其久也,汪洋浩博,该极百家,而不可涯矣。”语法:汪洋浩博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量或学问。示例:绎曾字伯敷,处州人,为人虽口吃,而精敏异常,诸经注疏,多能成诵。文辞汪洋浩博,其气烨如也。《元史 儒学传二 陈绎曾》
- 12 笃实好学
- 笃实:踏实,实在。认真踏实,爱好学问。出处:《北史·张衮传》:“衮笃实好学,有文才。”语法:笃实好学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示例:宋·何薳《春渚纪闻·后土词渎慢》:“金陵邵衍字仲昌,笃实好学。”
- 13 胸无大志
- 心里没有远大志向。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章:“至于回、革等人,实系凡庸之辈,胸无大志,三年来观望风色,动摇不前。”语法:胸无大志作谓语、定语;指胸中没有远大志向。示例:至于回、革等人,实系凡庸之辈,胸无大志,三年来观望风色,动摇不前。(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 14 不学面墙
- 面墙:面对墙壁,一无所见。形容不学习而无知出处:《尚书·周官》:“不学墙面,莅事惟烦。”语法:不学面墙作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清·钱谦益《向言》:“《诗》、《书》观古文者,何以贤于不学面墙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