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说读音
辞说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言辞。 2.犹意见﹐看法。 3.谈话。
引证解释
⒈ 言辞。
引《礼记·礼运》:“祝嘏辞説,藏於宗祝巫史,非礼也,是谓幽国。”
汉王充《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文墨辞説,士之荣叶、皮壳也。”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古人质正,贵行贱言,故为政者不尚文辨,修道者不崇辞説。”
⒉ 犹意见,看法。
⒊ 谈话。
引明方孝孺《君子斋记》:“行必联轡,息必比席,食也匕箸之与邻,言也辞説之与参。欢然有会於心,而若有所得。”
⒋ 谓以言辞打动人。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敬通雅好辞説,而坎壈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矣。”
⒌ 指说服、打动人的口才。
引清龙启瑞《送吕介存南游序》:“周道衰,学校废,陵夷至於战国,而游士始多,然彼皆逞其辞説,以取一时之功名富贵。”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辞说
辞说相关词语
- 1 辞活
- 辞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cí huó,意思是辞工。
- 2 辞拒
- 辞让拒绝。《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改 延康 为 黄初 ,大赦”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献帝传》:“天命不可以辞拒,神器不可以久旷,羣臣不可以无主,万机不可以无统
- 3 辞出
- 辞出,读音为cí chū,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口供中检举、告发别人。
- 4 辞辩
- 辞辩,cí biàn,能言善辩的意思,还有巧妙的言辞的意思。
- 5 辞布
- 1.谓市场上为钱物而引起的争讼。
- 6 辞多受少
- 用 法 作宾语;指推辞不受的多而接受的少
- 7 辞惮
- 因胆怯而推辞。《晋书·周处传》:“ 处 知 肜 不平,必当陷己,自以人臣尽节,不当辞惮,乃悲慨即路,志不生还。”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曰:‘少府稀来,岂不尽乐! 五嫂 大能作舞,且劝作一曲。’亦不辞惮。遂即逶迤而起,婀娜徐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怕墙高怎把 龙门 跳,嫌花密难将仙桂攀。放心去,休辞惮
- 8 辞力
- 汉 文辞的功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 楚 篇,酌奇而不失其真,翫华而不坠其实,则顾盼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 宋 吴可 《藏海诗话》:“ 杜 诗叙年谱,得以考其辞力,少而锐,壮而肆,老而严,非妙於文章,不足以致此。”
- 9 辞观
- 辞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í guān,指谈吐仪表。
- 10 辞愬
- 辞愬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诉讼、借故推辞。
- 11 辞头
- 出自《老残游记》
- 12 辞屈
- 谓理屈辞穷。《后汉书·种劭传》:“ 劭 怒,称诏大呼叱之,军士皆披,遂前质责 卓 。 卓 辞屈,乃还军 夕阳亭 。” 宋 文天祥 《自序》:“二十日,至 高亭山 ,诘虏帅前后失信,虏帅辞屈。”
- 13 辞恉
- 汉 辞旨。 清 恽敬 《上举主陈笠帆先生书》:“本月十六日接奉钧谕,辞恉精审。”参见“ 辞旨 ”。
- 14 辞灶
- 1.旧俗称送灶神上天为"辞灶"。在腊月廿三或廿四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