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羽明珰简介
翠羽明珰的意思
解释:
翠羽:翡翠鸟的羽毛;珰:耳饰。比喻珍贵的物品或富家女子的华丽饰品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看,只见翠羽明珰,瑶簪宝珥,充牣于中,约值数百金。”
语法:
翠羽明珰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示例:
柳亚子《发刊词》:“翠羽明珰,唤醒钧天之梦;清歌妙舞,招还祖国之魂。”
翠羽明珰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翠羽明珠
成语造句
- 1.残钟断鼓会何世,翠羽明珰又一天。
- 2.值得一提的是,该馆特展馆于今天起,举办了翠羽明珰——容庐藏清代女性首饰展。
翠羽明珰相关词语
- 1 明火执杖
-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明火执杖,白日杀上我门。”语法:明火执杖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干坏事。示例:并非明火执杖,怎么便算是强盗呢?(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
- 2 飞鸿羽翼
- 羽翼:翅膀,引申为辅佐。象飞翔的大雁有翅膀。比喻得力的辅佐之人。出处:《管子·霸形》:“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
- 3 赏罚分明
-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界限清楚;毫不含糊。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张敞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时时越法纵舍,有足大者。”语法:赏罚分明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谁有功,谁有过,群众知道得最清楚,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才能做到赏罚分明。
- 4 明珠夜投
- 投:抛掷,丢弃。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和赏识,或好人误入歧途。也比喻珍贵的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出处: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六经》虽美,不通其义,不识其字,则如明珠夜投,按剑而怒也。”语法:明珠夜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误入歧途。
- 5 识明智审
- 识见明敏,智虑周详。出处:宋·张琰《序》:“且夫识明智审,则虑事精而信道焉。”语法:识明智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痛抱丧明
- 原指指孔子弟子子夏在西河丧子而哭瞎眼睛的事。 同“痛抱西河”。出处:徐枕亚《玉梨魂》第二章:“西河贤者,痛抱丧明;东野达人,诗传失子。”又第二十八章:“余非痛死者,痛生者耳。六旬衰老,痛抱丧明,仅此遗嫠,尚不能承欢终老。孙未成人女未嫁,哀哀茕独,极人世之惨境矣。”
- 7 移宫换羽
- 宫、羽:古代乐曲中的两种曲调名。原指乐曲换调。后也比喻事情的内容有所变更。出处:宋·周邦彦《意难忘·美人》词:“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语法:移宫换羽作谓语;指改变方式。示例:元·柯丹丘《荆钗记·团圆》:“移宫换羽虽非巧,仿古依今教尔曹。”
- 8 无明火
- 无明:佛教中指“痴”或“愚昧”。指怒火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3回:“李逵听了这句话,那把无明火,高举三千丈,按纳不住,掿两斧抢上前,一斧一个,劈下头来。”语法:无明火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5卷:“心头一把无明火,高三千丈,按捺不下。”
- 9 清正廉明
- 比喻为官廉洁公正出处:《歧路灯》示例:包拯一生清正廉明,人们送给他“包青天”的美名。
- 10 翠围珠裹
- 翠:翡翠;围:包围;珠:珍珠。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出处:欧阳山《苦斗》:“这西门口一带地方,有多少翠围珠裹,身娇肉贵的姑娘,却偏偏都没有长好,单单何家一个丫头,长得这么好,好得出奇。”语法:翠围珠裹作谓语、定语;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
- 11 镂金铺翠
- 形容缤纷的色彩。出处:元·周文质《落梅风》:“北高峰离不得三二里,回头看镂金铺翠。”语法:镂金铺翠作宾语、定语;用于繁华的景色。
- 12 半明半暗
- 光线不充足出处:余华《活着》:“灯光在他脸上一闪一闪,那张脸半明半暗,他弓着背咳嗽连连。”语法:半明半暗作谓语、定语;指光线不充足。示例:在这半明半暗的房间里不适合看书
- 13 去暗投明
- 脱离黑暗势力,走向光明的道路。出处: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今愚弟来归,实是去暗投明,脱鬼成人之幸。”语法:去暗投明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改邪归正。示例:孙中山《敬告同乡书》:“非真有反清归汉、去暗投明之心也。”
- 14 翠木葱茏
- 草木青翠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