睚眦必报简介
睚眦必报的意思
解释:
睚眦:瞪眼怒视;引申为小怨小忿;报:报复。连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报复。形容气量极其狭小。也作“睚眦之恨”。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语法:
睚眦必报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后汉书 公孙瓒传》)
成语造句
- 1.对于坏人坏事,他一贯采取睚眦必报的原则。
- 2.对别人要宽容,不要睚眦必报。
- 3.无论回避大义,还是睚眦必报,都不是常道。
- 4.只是一点小事,他就以睚眦必报的态度来对待我。
- 5.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
- 6.睚眦必报的人必定心胸狭窄。
成语故事
- 范雎随魏国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须贾怀疑他通齐,回国后报告魏相魏齐。范雎含冤被打伤,改名张禄逃到秦国当上宰相。须贾出使秦国,范雎扮作穷人去见他。须贾见状就送他一件绨袍,发现他是秦相时吓得一再谢罪。范雎说对魏齐要睚眦必报
英语翻译
- 英语:
not let anyone get away even with a hostile look
睚眦必报相关词语
- 1 睚眦小忿
-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引申为极小的怨恨。 比喻极小的怨恨。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 2 知必言,言必尽
- 言:说。凡有知道的,就毫无保留地讲出来语法:知必言,言必尽作宾语、分句;用于处事。示例:我们一直强调要做到知必言,言必尽
- 3 必不挠北
- 挠北:败北,作战失败。必定不会失败。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忠廉》:“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语法:必不挠北作谓语;指一定胜利。
- 4 裂眦嚼齿
- 眦:眼眶。瞪眼欲裂,牙齿紧咬。比喻愤怒到了极点。出处:宋·陆游《跋傅给事帖》:“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语法:裂眦嚼齿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愤怒时。
- 5 言必有中
- 中:关键的地方。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到点子上。指说话很中肯。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语法:言必有中主谓式;作分句;含褒义,形容说话中肯。示例:她这个人虽不是能言善辩,但言必有中。
- 6 举错必当
- 措施或举动得体、适当。
- 7 赤心报国
- 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出处:《资治通鉴·陈纪文帝天嘉元年》:“堷大言曰:‘诸王反逆,欲杀忠良邪!尊天子,削诸侯,赤心报国,何罪之有!’”语法:赤心报国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为国效力。示例:清·无名氏《刘公案》第83回:“难得你赤心报国,与朕躬出力,忠正可嘉。”
- 8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谓行善和作恶到头来都有报应。出处:《缨络经 有行无行品》:“又问目连:‘何者是行报耶?’目连白佛言:‘随其缘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语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 9 车到山前必有路
- 比喻到时候总有办法可想出处:高玉宝《高玉宝》第四章:“高大哥,‘车到山前必有路’,‘老天爷不会饿死睡家鸟’的。”语法:车到山前必有路作宾语、分句;用于安慰。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0章:“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再说吧,反正现在苦恼也无济于事。”
- 10 现世现报
- 现报。出处: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妄语部》卷九十三:“是人现得,恶口恶色,所言虽实,人不信受,众皆憎恶,不喜见之,是名现世,恶业之报。”语法:现世现报作宾语、定语;指因果报应。示例:那世里造的孽,这会子现世现报,叫我那一个眼睛瞧得上。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五回
- 11 捷报频传
- 捷报:胜利的消息;频:屡次;连续多次。胜利的消息不断传来。出处:徐迟《地质之光》:“华北大平原上捷报频传。以后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其他油田相继建成。”语法:捷报频传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示例:在六十年代里,华北大平原上捷报频传。以后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其他油田相继建成。(徐迟《地质之光》)
- 12 报冰公事
- 旧时官场指清苦的差使。
- 13 轻事重报
- 报:报告。小事情用严重语气报告出处: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过来,我看去,这厮轻事重报。”语法:轻事重报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14 飞必冲天
- 一飞起来,就必定会冲上青天。比喻不干则已,一干就能创造出惊人的成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