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滋异味简介
殊滋异味的意思
解释:
殊:特殊;滋:滋味。奇异的滋味。指美味佳肴
出处:
唐·白居易《策林·立制度》:“饮食不守其度,则殊滋异味攻之。”
语法:
殊滋异味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等。
殊滋异味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美味佳肴
殊滋异味相关词语
- 1 异军特起
- 异军:另外一支军队。另一支军队引人注目的兴起。比喻与众不同的新派别或新事物突然兴起。亦作“苍头起异军”、“异军突起”。出处: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六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语法:异军特起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新生力量。示例:弘烈异军特起,又与莽依图相失,势孤,遂困於承荫。《清史稿·傅弘烈传·论曰》
- 2 党同伐异
- 党:原同“傥”;指偏袒;现在也指结伙;伐:攻击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攻击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泛指社会上成帮结派相互斗争。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语法:党同伐异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示例:读者幸勿比例惴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党同伐异意见。(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绪言》)
- 3 异军突起
- 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指另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突然兴起。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语法:异军突起主谓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示例:武昌树帜,余在沪读,值先烈陈英士先生异军突起。(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
- 4 纳奇录异
- 纳:接纳;录:录用。接纳录用有奇异才能的人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9回:“今吾孙将军亲贤礼士,纳奇录异,世所罕有。”语法:纳奇录异作谓语、定语;用于选拔人才。
- 5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族类:同族人;异:不同。不是我们同族的人,跟我们不是一条心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语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朱自清《爱国诗》:“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6 别籍异财
- 指另立门户,各蓄家产。出处:《唐律 户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语法:别籍异财作谓语、定语;指兄弟、父子等分家。示例:诏川陕诸州,察民有父母在而别籍异财者,论死。《宋史·太祖纪二》
- 7 聚众滋事
- 聚集了一伙人到处惹事;制造纠纷。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我生平最恨的就是这班刁民!动不动聚众滋事,挟制官长!”语法:聚众滋事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闹事。示例:他们爱聚众滋事,影响极坏。
- 8 同源异派
- 见“同源异流”。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语法:同源异派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比喻句。
- 9 标新竖异
- 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出处:清 钱谦益《序》:“近代之流而失正者有二:抽黄对白,肥皮厚肉,其失也靡;标新竖异,牛鬼蛇神,其失也纤。”语法:标新竖异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故意显示与众不同。
- 10 日异月新
- 见“日新月异”。出处: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巾履》:“近年以来,殊诡制,日异月新。”语法:日异月新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变化大。示例:幽斋陈设,妙在日异月新。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位置》
- 11 闻韶忘味
- 比喻对某一方面入迷出处:《论语注疏·述而》
- 12 树同拔异
- 谓提倡相同的,排斥不同的。出处:宋·司马光《稷下赋》:“下论孔墨,上述羲炎,树同拔异,辨是分非。”语法:树同拔异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13 殊形诡色
- 殊:特殊;诡:怪异;色:景象。形容事物形状特殊,稀奇古怪出处:明·刘基《螇螰》:“凡物之殊形诡色,而无益于民用者,皆可谓之祥,可以谓之妖者也。”语法:殊形诡色作宾语、定语;形容物体的外形。
- 14 气味相投
-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出处:宋 葛长庚《水调歌头》:“天下云游客,气味偶相投。暂时相聚,忽然云散水空流。”语法:气味相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示例:前者妹子同表妹舜英进京,曾与此女中途相遇,因他学问甚优,兼之气味相投,所以结伴同行。(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