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军特起简介
异军特起的意思
解释:
异军:另外一支军队。另一支军队引人注目的兴起。比喻与众不同的新派别或新事物突然兴起。亦作“苍头起异军”、“异军突起”。
出处: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六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语法:
异军特起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新生力量。
示例:
弘烈异军特起,又与莽依图相失,势孤,遂困於承荫。《清史稿·傅弘烈传·论曰》
异军特起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异军突起
英语翻译
- 俄语:
быстро подняться
异军特起相关词语
- 1 党同伐异
- 党:原同“傥”;指偏袒;现在也指结伙;伐:攻击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攻击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泛指社会上成帮结派相互斗争。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语法:党同伐异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示例:读者幸勿比例惴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党同伐异意见。(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绪言》)
- 2 异军突起
- 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指另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突然兴起。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语法:异军突起主谓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示例:武昌树帜,余在沪读,值先烈陈英士先生异军突起。(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
- 3 整军饬武
- 整顿军队,治理武备出处:章裕昆《武昌首义纪实》:“清廷鉴于甲午之败,认为非整军饬武,不足以图存,乃于光绪乙未(1895年),命温台处道袁世凯督练新军。”语法:整军饬武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
- 4 全军覆灭
- 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梅山七怪化成人形,与周兵屡战,俱被陆续诛灭,复现原形,大失朝廷体面,全军覆没;臣等只得逃回。”语法:全军覆灭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彻底失败。示例:敌人被打得全军覆灭
- 5 拍案而起
- 案:几案;桌子。拍着桌子愤然而立。形容极度愤怒。有时也形容对反动势力的不屈服。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6回:“半氏大怒,拍案而起。”语法:拍案而起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形容非常愤慨。示例: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 6 孤军深入
- 孤立无援的军队深入到敌作战区。出处:《周书 贺若敦传》:“瑱等以敦孤军深入,规欲取之。”语法:孤军深入作谓语、宾语;指孤军作战。示例:金以孤军深入,师道请迟西师之至而击之。(《宋史 种世衡传论》)
- 7 赤手起家
- 赤手:空手;起家:创立家业。形容在无基础和条件很差下创出一番事业出处:宋·文天祥《邹仲翔墓志铭》:“君虽亦赤手起家,而好施出其性。”语法:赤手起家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 8 纳奇录异
- 纳:接纳;录:录用。接纳录用有奇异才能的人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9回:“今吾孙将军亲贤礼士,纳奇录异,世所罕有。”语法:纳奇录异作谓语、定语;用于选拔人才。
- 9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族类:同族人;异:不同。不是我们同族的人,跟我们不是一条心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语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朱自清《爱国诗》:“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10 无明火起
- 无明火:怒火。形容发怒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第15卷:“与君一把无明火,烧尽千愁万恨心。”语法:无明火起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情绪。
- 11 勇冠三军
- 冠:位居第一;三军:春秋时大国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军;这里是军队的总称。指全军。英勇过人;全军第一。出处:汉 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语法:勇冠三军动宾式;作补语、宾语;形容人的英勇。示例:三国时的张飞可谓勇冠三军,也由此而被后人传颂。
- 12 终军请缨
- 中国古代典故。
- 13 殊滋异味
- 殊:特殊;滋:滋味。奇异的滋味。指美味佳肴出处:唐·白居易《策林·立制度》:“饮食不守其度,则殊滋异味攻之。”语法:殊滋异味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等。
- 14 折冲将军
- 折冲:挫退敌方的战车。三国时魏国大将乐进的封号。指英勇无比的人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折冲将军乐进。”语法:折冲将军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示例: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18回:“一将当先出马,乃赵王驾下前部先锋、折冲将军张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