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入樊笼简介
鸟入樊笼的意思
解释:
樊笼:鸟笼,比喻不自由的境地。飞鸟进了笼子。比喻自投罗网,陷入困境。
出处: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三折:“恰便似鱼钻入丝网,鸟扑入樊笼。”
语法:
鸟入樊笼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鸟入樊笼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自投罗网
英语翻译
- 英语:
a bird kept prisoner in a cage
鸟入樊笼相关词语
- 1 乌鸟之情
- 乌:乌鸦;乌鸟:传说小乌鸦能反哺老乌鸦。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出处:三国·魏·文钦《降吴表》:“钦累世受魏恩,乌鸟之情,窃怀愤踊。”语法:乌鸟之情作宾语、定语;指侍奉尊亲的孝心。
- 2 入木三分
- 本指书法笔力苍劲有力。后比喻见解透彻;议论深刻。出处:唐 张怀瓘《书断 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语法:入木三分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示例:我们读这首诗,尤其有一种入木三分、痛快淋漓的感受。(秦牧《手莫伸》)
- 3 误入迷途
- 指受人迷惑而走上迷途语法:误入迷途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示例:青少年误入迷途的现象层出不穷,不能不审视我们的教育体系
- 4 如鸟兽散
- 像一群飞鸟走兽一样逃散。形容溃败逃散。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李陵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语法:如鸟兽散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示例:粤兵素弱,见之即溃,如鸟兽散。(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
- 5 入宝山而空手回
- 宝山:聚藏宝物的山。进入满藏宝物的山间却空手回来。比喻虽然遇到了很好的机会,却毫无所得出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离世间品》下卷:“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语法:入宝山而空手回作宾语、定语;常用于比喻句。示例:明·文秉《先拨志始》下卷:“在婿固不敢厚望,入宝山而空手回,想岳亦不能忘情也。”
- 6 引虎入室
- 犹言引狼入室。出处:清·夏燮《中西纪事·外夷助剿》:“是不但引虎入室,并且为虎添翼。”语法:引虎入室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7 鸷鸟不群
- 鸷鸟:猛禽。鸷鸟不合群。比喻忠正刚强的人不合于世俗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语法:鸷鸟不群作宾语、定语;指不合群。
- 8 打着灯笼没处找
- 比喻很难得,不容易得到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要再找我妹妹这么一个人儿,只怕走遍天下,打着灯笼没处找去。”语法:打着灯笼没处找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9 出入无时
- 进出没有一定的时间。出处:《孟子·告子上》:“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 10 引狼入室
- 引:招引;把狼引到室内。比喻自己把坏人或敌人招引进来。出处:元 张国宝《罗李郎》:“我不是引的狼来屋里窝,寻得蛐蜒钻耳朵。”语法:引狼入室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再娶者,皆引狼入室耳,况将于野合逃窜中求贤妇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黎氏》)
- 11 出鬼入神
- 谓变化多端,不可捉摸。出处:唐·宋之问《嵩山天门歌》:“松移岫转,左变而右易;风生云起,出鬼而入神。”语法:出鬼入神作谓语、定语;指变化大。示例:《蜀道难》、《远别离》等篇,出鬼入神,惝恍莫测。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中》
- 12 玄妙入神
- 形容技艺学问已进入高超而神奇的境界。出处:元·明善《张淳传》:“名贯京师,凡为调曲,尽声韵,玄妙入神,成一家艺。”语法:玄妙入神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入海算沙
- ①到海底数沙子。喻白费功夫。②又喻用力精勤。出处:明·宋濂《杭州灵隐寺故辅良大师石塔碑铭》:“教秉固当学,若沉溺不返,如入海算沙,徒自困耳。”语法:入海算沙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示例:清·钱谦益《宋文宪序》:“文宪三阅大藏,入海算沙,有如指掌。”
- 14 请君入瓮
- 君:人的尊称;瓮:陶制的大坛子。一种口小腹大的大坛子。指就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对付她自己。出处:唐 张鷟《朝野佥载 周兴》:“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语法:请君入瓮兼语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掬西江之水,为尔洗肠,即烧东壁之床,请君入瓮。(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席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