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垢匿瑕简介
含垢匿瑕的意思
解释:
亦作“含垢藏瑕”。包容污垢,隐匿缺失。形容宽宏大度。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出处:
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语法:
含垢匿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气度大。
示例:
官封代袭,刑赏自专,国家含垢匿瑕,垂六十载。《旧唐书·田弘正传》
含垢匿瑕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含垢纳污
含垢匿瑕相关词语
- 1 涤瑕蹈隙
- 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
- 2 遁迹匿影
- 谓隐藏踪迹和身形。出处: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七》:“但诸公皆不知用兵,闻贼至则盛怒而出,一有败衄则退然沮丧,遁迹匿影唯恐不密。”语法:遁迹匿影作谓语、宾语;用于躲藏。
- 3 韬曜含光
- 掩藏隐匿光明。谓不显耀名声。出处:明·何景明《七述》:“出则施声教,款遐荒,臻盛美,流休详;处则韫椟深藏,韬曜含光。”语法:韬曜含光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4 吹毛取瑕
- 瑕:玉上的疵点,缺点,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是以世人为文,竞于诋呵,吹毛取瑕,次骨为戾。”语法:吹毛取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指故意挑剔。
- 5 吐珠于泽,谁能不含
- 含:衔在嘴里。明珠出于水泽,则人人都会取来衔在嘴里。比喻君权旁落,则人人都要谋夺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翟峬传》:“故孔子曰:‘吐珠于泽,谁能不含。’谕君之权柄外假,则毕竟取以为己利,犹出于泽中,谁能不含。”语法:吐珠于泽,谁能不含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饰垢掩疵
- 粉饰掩盖污点和缺点。出处:《魏书·萧宝夤传》:“无不苟相悦附,共为唇齿,饰垢掩疵,妄加丹素,趣令得阶而已,无所顾惜。”语法:饰垢掩疵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7 潜光匿曜
- 见“潜光隐耀”。出处:南朝·梁·王僧孺《忏悔礼佛文》:“自双树八枝,潜光匿曜;宝城不梓,慧扇方掩。”语法:潜光匿曜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 8 嫣然含笑
- 嫣然:美好的样子。形容女子笑得很美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斟酌移时,女频来行酒,嫣然含笑,殊不羞涩。”语法:嫣然含笑作谓语、定语;用于女性。
- 9 淫心匿行
- 谓思想邪乱、行为不正。出处:汉·赵哗《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后三日,复徙军于隽李,斩有罪者三人以徇于军日:‘其淫心匿行不当敌者如斯矣。’”语法:淫心匿行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藏垢纳污
- 垢、污:肮脏的东西;纳:容纳。比喻包容坏人坏事。也比喻居上位者有容人之量;能够容忍有损自己的言行。也作“藏污纳垢”。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语法:藏垢纳污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坏人聚积的场所。示例:大概是明末的王思任说的罢:“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 女吊》)
- 11 束贝含犀
- 谓牙齿如紧密排列的贝壳和瓠犀。形容牙齿整齐洁白。出处:元·汤式《一枝花·赠妓素兰》套曲:“染一枝春色淡,攒两叶翠痕低,束贝含犀,另一种风流意。”语法:束贝含犀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12 无瑕可击
- 瑕:比喻事物的缺点。完美无缺,无可指责出处:郭沫若《历史·史剧、现实》:“关于人物的性格、心理、习惯,时代的风俗、制度、精神,总要尽可能的收集材料,务求其无瑕可击。”语法:无瑕可击作谓语、定语;指无可指责。示例:这东西到了无瑕可击的地步
- 13 含糊不明
- 不清楚的意思示例:他发着高热,含糊不明地说了好些话,可是没有人明白那是什么意思。
- 14 忍耻含羞
- 含忍耻辱。同“忍辱含垢”。出处:宋 无名氏《错立身》第十三出:“撞府共冲州,遍走江湖之游,身为女婿,只能忍耻含羞。”语法:忍耻含羞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示例:他忍耻含羞为的就是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