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邪反正简介
革邪反正的意思
解释:
革除错误,回到正道上。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勖学》:“荡汰积埃,革邪反正。”
语法:
革邪反正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革邪反正相关词语
- 1 官偪民反
- 见“官逼民反”。
- 2 遂迷忘反
- 见“遂迷不寤”。出处:《南齐书·顾宪之传》:“窃寻民之多伪,实由宋季军旅繁兴,役赋殷重,不堪勤剧,倚巧祈优,积习生常,遂迷忘反。”语法:遂迷忘反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明堂正道
- 犹明公正气。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还跟不上他,才摆酒请客的费事,明堂正道的给他做了屋里人。”语法:明堂正道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 4 据徼乘邪
- 据:凭借;徼:侥幸;乘:趁;邪:不正当。 指凭侥幸、乘邪险的道路来求得富贵。出处:汉·班固《答宾戏》:“据徼乘邪,以求一日之富贵。”
- 5 守正不挠
- 形容为人、做事坚守正道而不屈从。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语法:守正不挠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第26卷:“不以门阀自高,益能守正不挠,为时名相。”
- 6 就地正法
- 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5回:“因为案情重大,并且是积案累累的,就办了一个就地正法。”语法:就地正法偏正式;作谓语;指在当地执行死刑。示例:冰心《去国》:“现在到处都挂着他的相片,缉捕得很紧,拿着了就地正法。”
- 7 辞严义正
- 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出处: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语法:辞严义正作谓语、定语、状语;同“义正严辞”。示例:所不同的,只是他总有一面辞严义正的军旗,还有一条尤其义正辞言的逃路。(鲁迅《华盖集续编 有趣的消息》)
- 8 兵革之祸
- 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将有急怒之谋,以生兵革之祸。”语法:兵革之祸作宾语;指战争。
- 9 还原反本
- 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5回:“毒蝎枉修人道行,还原反本见真形。”语法:还原反本作谓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 10 理正词直
- 道理正当,言词朴直。出处:宋·楼钥《答綦君更生论文书》:“心平气和,理正词直,然后为文之体,可以追配古作。”语法:理正词直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11 积重不反
- 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同“积重难返”。出处:清 戴名世《〈三山存业〉序》:“当明之初,以科目网罗天下之士,已而诸科皆罢,独以时文相尚,而进士一途遂成积重不反之势。”语法:积重不反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习惯难改。
- 12 正法直度
- 度:标准。严正法律,统一标准。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正法直度,罪杀不赦。杀僇必信,民畏而惧。”语法:正法直度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窥谷忘反
- 观赏到这山谷,流连忘返出处:《六朝文契笺注》
- 14 偃革尚文
- 停息武备,注重文教。出处:《新唐书·萧俛传》:“穆宗初,两河底定,俛与段文昌当国,谓四方无虞,遂议太平事,以为武不可黩,劝帝偃革尚文。”语法:偃革尚文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