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腹爪牙简介
心腹爪牙的意思
解释:
心腹:比喻亲信;爪牙:比喻辅佐的人。指亲信羽翼
出处:
《魏书》:“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是以入为腹心,出当爪牙。”
语法:
心腹爪牙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9回:“曹氏心腹爪牙,死据宫门。”
心腹爪牙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心膂股肱
成语造句
- 1.宇文德是他的心腹爪牙,平素鞍前马后,任劳任怨,按道理,此人的这点小小要求不该被驳回。
- 2.眼前这个姓李的家伙,顶多是个大户人家的公子哥,或者某个蒙元高官的心腹爪牙。
- 3.的心腹爪牙,都能及时与他保持紧密联系,并向他报告外界一切巨细信息。
- 4.不愿意再看松井和潘参谋两个的丑陋嘴脸脸,他带着自己的心腹爪牙小袁,匆匆出门。
- 5.树林边,华丽的马车摇晃得厉害,车内传来激烈无比的呻吟声,三十名心腹爪牙目无表情,充耳不闻,良久呻吟蓦然而止,大奶奶冷冰冰的声音传出来。
- 6.成员发动心腹爪牙,对戴笠实行全方位监视,消息源源不断传到山洞官邸。
心腹爪牙相关词语
- 1 沥血叩心
- 剖露心胸。比喻竭尽忠诚、恳挚的心意。出处:南朝·梁·梁元帝《与诸藩令》:“沥血叩心,枕戈尝胆,其何故哉。”语法:沥血叩心作定语、状语;指尽心尽力。
- 2 毫不关心
- 对人对事态度冷淡,丝毫不在意出处: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有的部分对群众利益毫不关心,而尽情地耗费人力和物力。”语法:毫不关心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态度冷淡。示例:林海音《晚晴》:“他竟变得对桥牌毫不关心了。”
- 3 心有余悸
- 指可怕的事情虽已过去;心里还感到害怕。悸:因为害怕而心跳。出处:柳洲《风雨桃花洲》:“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庄稼全毁了。’”语法:心有余悸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示例:如果他第一次在路上遇到的只是井绳,他就不会心有余悸了。(孙犁《奋勇地前进、战斗—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
- 4 腹心之疾
- 腹心:比喻要害处;疾:疾患。比喻要害处的祸患。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六年》:“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语法:腹心之疾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要害处的祸患。示例:陛下只知行乐欢娱,歌舞宴赏,作一己之乐,致万姓之愁,臣恐陛下不能享此乐,而先有腹心之患矣。(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十八回
- 5 拾人牙慧
- 牙慧:咀嚼后吐出来的饭菜渣滓。比喻袭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出处: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语法:拾人牙慧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拾人牙慧。
- 6 身心交病
- 交:同时;病:疲惫;困乏。身体和精神都疲惫。出处:鲁迅《而已集》:“至于我呢,前年已经四十五岁了,而且早已身心交病,似乎无须这么宝贵生命,思患豫防。”语法:身心交病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形容人疲惫的样子。示例:我再斗下去,也许会“身心交病”。(鲁迅《而已集 答有恒先生》)
- 7 火烛小心
- 火烛:泛指能起火的东西。原指谨防失火。亦泛指处事小心谨慎。出处:清 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你点火把送贾老爷回府,你就家去罢。家中门户火烛小心。”语法:火烛小心作宾语、定语;用于防火。示例:你悄悄跟老张去说,叫他去找‘主顾’,要有钱人家的子弟,肚子里‘火烛小心’而急于想中举的;每一个六千银子,另加两成小费。高阳《清官册 科场大狱》
- 8 称心如意
- 称:符合;称心:符合心愿。完全符合心意。出处:宋 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语法:称心如意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合符心意。示例:但是这个贵州,十分瘠苦,处万山之中,又是晴少雨多,吃的、用的、穿的,无一样能够称心如意。(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五)
- 9 鼷腹鹪枝
- 比喻欲望有限。语本《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出处:《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语法:鼷腹鹪枝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示例:读书不成,学仙寡效,鼷腹鹪枝,从吾所好。明·袁宏道《善哉行》
- 10 眩目惊心
- 使人眼花心惊。出处:宋刘氏《重修文宣王庙记》:“增华崇丽,眩止惊心。”语法:眩目惊心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齿少心锐
- 年轻气盛,锐意进取。出处:唐·柳宗元《上门下李夷简相公陈情书》:“宗元曩者齿少心锐,径行高步,不知道之艰以陷于大厄。”语法:齿少心锐作谓语、定语;用于年轻人。
- 12 心上心下
- 形容心神不安。出处:巴金《家》二三:“觉新连忙到房里去把信写好,叫袁成送去。但是这也还不能使众人安心。众人还是心上心下的,害怕送信的袁成还没有回来,一连兵就开进来了。”
- 13 神怡心静
- 精神愉快,心境平和。出处:晋·王肃之《兰亭四言》:“在昔暇日,味存林岭。今我斯游,神怡心静。”
- 14 灰心丧意
- 犹言灰心丧气。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凤姐因方才一段话已经灰心丧意,恨娘家不给争气,又兼昨夜园中受了那一惊,也实在没精神。”语法:灰心丧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意志消沉。